中年最通透的活法:沉浸式做自己
有人问作家王尔德:“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王尔德答:“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活在尘世之中,生命被太多东西所牵绊。
外界的眼光、世俗的评价、人群的嘈杂……无一不是内心的负累。
到了一定年纪,洗尽了铅华,也活出了通透。
才发现一个人最好的活法,其实很简单:
沉浸式做自己,不要东张西望。
01
别人的闲事,不必插手。
《菜根谭》中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生活中很多纷扰,其实都来源于一颗多管闲事的心。
作家杨本芬有个表叔,年轻时声称自己想要做生意。
杨本芬的父亲听说了,二话不说任由表叔借走大半积蓄。
后来表叔空手而归,大家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做生意,而是把钱骗去赌博了。
父亲为了让表叔“回头是岸”,不仅原谅对方,还主动拿钱让他帮自己找房子。
结果表叔拿到钱,又跑进赌场输个精光。
散尽家财的父亲,此后几年受尽生活欺压。
可如此付出,不仅没有换回堂弟的感激,反而得到了怨怼和鄙夷。
《醒世恒言》里有句话说:“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到了一定年纪,你要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立场。
不要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插上两脚,更不要热烈地表现出自己的好意。
因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身边人,都不需要你过分的热络与关心。
陈道明曾经谈过自己的交友观。
他说自己不论何时,都不会干涉朋友的闲事。
哪怕对方主动说起自己的私事,他也会主动制止。
有人说他为人冷淡,也有人评他不近人情。
他却回应说:干涉太多不必要干涉的事,反而会让彼此心生间隙,甚至破坏彼此的交情。
这种界限分明的生活方式,让陈道明保留了内心一方天地,更加舒心做自己。
人到中年,所谓成熟就是越来越清楚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与其在别人的鸡毛蒜皮里消耗精力,不如把精力还给自己。
不轻易干涉,不过分探究。
沉浸式做好自己,内心便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安定。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心灵成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