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体感知”
通过触摸物体的外形来识别理解物体的过程,让孩子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和愉悦,并极大的促进了孩子的感知能力。
"立体感知"指的是通过用手触摸物体的外形轮廓来识别物体的外形的能力。立体感知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数据,还包括肌肉感知能力。
3-6岁是孩子自身肌肉运动渐渐形成的阶段,正是这个能力的渐渐增强,促使孩子可以进行立体知觉练习。
当孩子将自己的双眼蒙住,用双手感知各种物体的外形时,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
还有很多东西都能锻炼孩子,闭上双眼,触摸识别物体的能力,例如小砖块、弹球、硬币、豌豆等。
这样孩子感兴趣的学习这些几何立方体的方法就是闭上眼睛,用手触摸来猜测几何立方体的名称。
纸板圆柱体教具
这套教具是由六个纸板圆柱体组成。圆柱体或是完全封闭,或是有木头盖子(图18)。圆柱体内部由不同材质的物质做成,所以当摇动圆柱体时,它们会发出强度不一样的声音,从很大声到几乎没有声音。
做这个练习时需要两套纸板圆柱体。刚开始做练习时,先辨识相同强度的声音,并将相同强度声音的圆柱体成对摆放好。接下来的练习是辨别声音的强弱程度,还是需要根据圆柱体发出的声音,按照声音的强弱程度依次排列好。
如果能蒙住双眼,进行这项练习,就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的进行练习。
感知训练的总结
感知训练的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点,教具要有一致性识别,即相似的物体可以配对,或者物体能插入适合的位置中。
第二点,教具有对比性识别,即物体可以对立区分。
第三点,相似物体的区分。
为了让孩子在做练习时,能够尽可能将注意力放在感知到物体上,最好将孩子与外界环境隔离。
教具是由两套乐钟组成,有全音和半音的八度音阶。
这些金属乐中按照色彩顺序放在一块长板上,板上有与乐钟的木机尺寸相同的黑色和白色的长方形格子,白色格子意味着全音阶,黑色格子意味着半音阶,类似钢琴的琴键。
乐钟按照doh、re、mi、fah、soh、lah、li、doh的次序放在白色的格子键上,只有摆放在长板上的乐钟与音调有关,才代表着音符。
练习的第一步是让孩子用小锤子敲击已经按次序排好的蜡烛,月中的第一个音符(doh)。然后再让孩子敲击另一组乐钟,这组乐钟没有半音符,而且月中的秩序都被打乱了。需要孩子一次又一次敲击乐中,找出他之前敲过的(doh)音符。
当孩子找到了音符(doh)之后,就将敲出这个音符的乐钟与第一组的那个乐钟音(doh)对应摆放。
接着孩子开始敲击第二个乐钟音(re),然后从另一组混乱摆放的乐钟里找出相应的(re)音…
孩子以相同的方式继续练习,足够识别出所有的音符。
实际上,听觉训练的教具不仅仅限于此。还有能引起共鸣的金属管,能发出声音的小木棒,或者各种乐器等作为教具。还可以用钢琴来进行听音和变音练习。
静默训练
静默训练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尽快注意到声音之间的特殊联系的教学方法。
静默训练的特别之处在于与大家熟知的听觉教育方法不同,它不是要制造各种声音,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周围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声音。
“静默训练”需要孩子们“不要动”,即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抑制住自己的运动神经,以保证真正做到“安静”。
老师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所有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要嘴说,还要给孩子一个榜样,给孩子示范什么才是真正的安静,如何才能一动不动。
那就是要求孩子的身体尽可能不动,双手,手臂,胳膊头等身体各个部位都不要动,就连呼吸也尽可能轻柔些,这样才不会制造出任何声音。
要想让身体尽可能保持不动,孩子需要给自己找一个舒适的姿势,一个能够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姿势。
因此当孩子做静默训练时,无论是坐在哪里,都必须要让自己坐着舒服才行。
静默训练的结束方式是老师逐个点孩子的名字。老师或者其中一个孩子坐在后面,或是隔壁房间里一个一个的,用点名的方式来唤醒那些处于沉思状态的孩子。点名的声音要轻柔,不能太大声。当孩子听到别人点自己的名字时,必须起身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行走的动作要小心轻微,尽量不弄出任何声音。
经过训练,能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