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人迷上了看先秦诸子百家,几近废寝忘食终于做到了对易先生的路转粉,有现成的书,我空闲时自然也会翻阅。
虽然那会儿属于文科生,从小对历史并没产生太大兴趣。还记得那个教历史的老师带着近千度的近视眼镜,由于头小眼镜大,总在不停的推眼镜。从没见他笑过,古板严肃,一搞就让我们背大篇大篇的课文,背来才准回家吃饭(我那会儿经常跟家里说老师总爱拖堂),他经常背着手弯着个腰,真像从历史书中走出来的古人。
政治课就很吸引我。教政治的老师英俊帅气,是校团委书记,多跟同学打交道,而且是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首席主持,甭说上课了,站在讲台上同学们精神都大振,特别是女生(嘿嘿是的,我那会也是花痴一枚)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呀,背诵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想想实用性就高,自然更喜欢并容易接受。
好吧好像扯远了,电脑坏了几天,小朋友也生病好多天,没上学,我得全程陪同,不能工作还得天天想着法做适合他的饭菜,照顾他的情绪,宝妈好辛苦。夜深人静,终于得空畅所欲言一下了。
说起学历史,我更喜欢听历史故事,几年前看过一套历史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它是用小说的笔法写的,纯白话,写法幽默风趣。感觉遥不可及的历史人物故事就跟离生活不远的普通情景一样。它以历史主要人物为主线,每一章就像一部生动的小电影,看书了解历史和看电视了解历史的不同是前者更能有想像空间,而且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感往往比视觉直接获取的画面感更强更能帮助记忆。虽然小说风趣甚至有调侃可并不觉得轻佻,相反作者作书很严谨参照了很多历史文献。我当时想要是所有的历史都这样写该多好看。
哎要结束了才想起说重点,看完先秦诸子百家后我做的笔记整理如下:
从古至今规模最大的辩论赛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了,历时三百多年三个多世纪,概括成三场大的辩论或战役就是:一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二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三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
各种学派言论的产生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代表者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为了一展政治抱负,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有的代表统治阶级,有的代表平民。
书中各种思想的碰撞,各种辩论,各种说服别人甚至诋毁别人,论证自己的小故事特别有意思,尽管我并记不住全部故事,但是瞬间那种争辩赢了占上风的感觉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特别的畅快淋漓,有点不虚此阅的意思。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即使是盛世之年,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位置、理想、信仰和原则,作为宇宙间渺小的一个个体,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历史顺应潮流,开拓进取,活出自己,活在当下,这样才能让明天的历史饱满丰富而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