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初识,好像是失信名单,比如银行系统发布的失信名单,进而影响到贷款等。国家旅游局曾经发布过文明旅游“红黑榜”,上“黑榜”的游客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境外出行。
信用缺失,可能会上黑名单哦。从小到大,我们总在听诚信是立身之本。对人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诚信。诚者,真诚,真实,对自己真诚,诚实,才能做到对他人的真诚。信,欲让人信,必先让自己相信,信服。信任,相信才委以重任。每个人斗不是一座孤岛,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那么,诚信便不仅仅是自己的选择,而是社会规则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选择。
若社会失信“黑名单”上不出现自己的名字,首先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侥幸,正视自己行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并不矛盾。利他才能利己。亲社会情感和行为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偶然。
“黑名单”又环绕在我们四周。比如微信和qq黑名单。虽然我们拉黑的和我们被拉黑的人,有时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但是“黑名单”界的说不清道不明,“黑名单”界的安然与无扰,“黑名单”界的爱恨离愁,“黑名单”界的感性与理性的斗争,“黑名单”界的上映与谢幕,个中心酸,个中缘由,个中出发,或许当事人或许也是迷惑的,困顿的。
上榜“黑名单”,在虚拟世界,在现实社会,是一种历经,一种发现,一种体悟,一种别样花开的成长。坠落的痛与重生的喜,对自己内心的诚信,对他人,对社会规则的诚信,觥筹交错,感性与理性,放纵不羁与规则约束,冷暖自知,冷有时是另外一种铭心的暖。
“黑名单”是一种整理,一种梳理,一种取舍,一种好恶选择,一种不忍刺激内心不甘的平衡,一种黯然与淡出。拉黑与被拉黑者间无冤无仇无恨,继而无怨无牵无痕。相安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