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长河永远也不曾停歇,人生的脚步也始终在不停穿梭,如今我早已没有了儿时的天真、青春的稚嫩,一些过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烟消云散,然而家乡的记忆却挥之不去,就如同陈酿一样,日久弥香。喧闹的县城呆久了,常常会感到无名的烦燥。当劳累了一天后,得个空闲漫步在街头巷尾,深秋的晚风带领阵阵寒意,看着路边街道零售的水果、蔬菜摊,仿佛又让我想起幸福的故地、梦的港湾。随意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水果摊主的叫卖声,往事越发清晰,不断地浮现在眼前。其实我从来就不曾忘记过,假期偶然也回家乡看看,可她再也不是小时候的样子,亲戚邻居大部分都搬走了,留下来的几个老人,经过岁月的无情蚕食,老得我都已经认不出。带来的失落无以名状,一度不愿去回想。但人最柔软的地方就在珍藏的记忆中,眼前的一幕不由得让我思绪摇荡,紧闭双眼,仿佛已回到那阔别已久的地方。
那是曲阳县最北边的一个山村。可能是其乡因在县里方位而得名北台乡,也可能其村因依水而居,取名为岸上村,这就是我的老家,一个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人类离不开水的滋养,文明的起源一定依偎着江河湖海,儿时的记忆中岸上村是一个水乡。涌动的河水将村子一分为二,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又流向何方。河畔光滑的石板记录着女人们的辛劳,夏日的河塘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抓鱼捕虾,游泳水仗,承载着多少人挥散不去的童年回忆。如今它已经干涸,好像一位母亲把孩子们喂养长大,自己又要活成少女的样子,河道中的片片绿意是她梦的开始。现在只有前些年搭建的水泥板桥,次第地链接着两岸空悬的水泥路。山村四面环山,她就像一个婴儿熟睡在摇篮里,远离尘世纷扰,静守岁月安好。
河东岸一户的朱红大门特别显眼,那就是我奶奶家。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大门也变得神采奕奕。记忆中的小院不是这样富丽堂皇,而是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奶奶是个勤快人,把院子收拾得紧紧有条。蔬菜是保证一家人生计的大事,栽种、浇水、施肥,奶奶好像从来就没有休息过,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叶就是奶奶逝去的青春年华。桃树、李子树用春天的花团锦簇,夏天的浓浓绿茵,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的凋零肃穆,陪伴着一家人走过最艰辛的岁月,给大家以希望、温饱和慰藉。奶奶还会用柿子树结出的甜蜜果实做成干饼,给原本拮据的春节,增添了一种特色的年味。如今,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各奔东西。他们会时常想起在这里的过去,曾经的点点滴滴,他们也会知道桃树、李子树、柿子树还在矗立,翘首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何时才能回归故里。
生活在岸上村的人们勤劳、质朴、坚强,从来就没有被困难压弯了腰。每家都能够用双手去培植出一个个小果园、菜园,他们把每一分土地用到了极致,在极限中谋求生命的延续,在挣扎中闯过所有难关。早几年,还能在全国各地看到挑着担子卖枣的人,一定少不了岸上村的人。有的在街头叫卖,有的在小巷吆喝,有的直接到单位和家里推销。为了这份有限的收入,他们能够跋山涉水,把红枣送到千家万户。他们坚信累死要比饿死强,他们相信只要肯干就能有出头的那一天。结果他们不但用自己的肩膀养活了全家老小,还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天道酬勤、人道酬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直到现在,我还觉得晨曦中,那肩挑担子的岸上村人是最靓丽的风景。如果鲁迅先生还健在,将这道风景收入眼底,一定会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学生时代,我几乎每个假期都会回到这个农家小院,看看爷爷奶奶,看看我熟悉的菜叶、甜蜜的果园。参加工作之后,每天都会面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琐,时间越来越少。两点一线的生活太多消磨人的精力,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有人高楼大厦不住,却喜欢露营;为什么有人安逸的生活不去享受,却去荒岛体验孤独;如今,我也只能在晚风中散着步,回味着老家的味道,想想儿时老家的样子,感叹着时光荏苒,且行且珍惜!
20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