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清楚时,你就从认真对待身边的事情开始。
前天,有名读者找我一对一付费咨询,她是名老师,她有两个苦恼。
第一个苦恼是:她为了生计开设补习班,初衷是想帮助孩子们,可看到很多孩子并不喜欢补习,认为自己剥夺了他们快乐的权力,不能让他们学自己喜欢的东西。
第二个苦恼是,随着工作日渐忙碌,她渐渐不再去坚持自己的爱好,可内心深处还是不甘心,希望继续做,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她问我该怎么办。
你学过不喜欢的东西吗?你还记得你尘封已久的爱好是什么吗?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很欣赏这名教师,她有着善良的意识。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间长了后,都忘记了「教师的真正义务」是什么。教师除了教导知识,还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意识,而不是靠「教师身份」一昧剥削,更不该将个人狭隘的观念传播给下一代。
她是很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很值得赞赏。
「不抹杀孩子的天性」,是非常优秀的教育意识。我告诉她:你开补习班,没有错,人总要生计,如果在养活养好自己的前提下,能用自己的工作帮助到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让她不必太担忧,因为很多孩子并未意识他们究竟喜欢什么,只是本能反感「补习」这回事,而不是反感一门技能的学习,他们甚至没意识到,技能和爱好是不冲突的。
我在小时候,特别反感英语,非常喜欢音乐,家里人不会支持我学音乐,逼我去学英语,我自然很抵触。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我特别喜欢英语。再回过头想,我并不是反感英语,只是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罢了。
如今,我依旧在学英语,也依旧在学音乐。
教师要做的,是抵消孩子们的「抵触感」,不一定让他们非要喜欢上这门课,让他们喜欢上和教师相处的感觉。很多孩子,去学一件事情的动机很简单,「这个老师真好,我不能让她失望」,于是开始学习了。
我在初中时,很讨厌一个老师,潜意识排斥他所教的课程,分数也不高,到了高中后,新老师很棒,我才发现我很喜欢这门课。
所以,一门补习课学到的知识,真没那么重要,十几年后,不从事这件事,都会忘记,人一生学习的大多数知识,以后都用不上。
重要的是过程,你要知道,什么是该去重视的,你要清楚,培养自己的爱好,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的。
回到成年后的你,也是如此,如果你现在不清楚你自己喜欢什么,没关系,你去找一个快乐、积极、正确三观的氛围。
如果你发现了你喜欢的东西,请不要放弃,无论是什么爱好,必须坚持它。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很枯燥,让自己快乐的方式之一,便是爱好。
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惊喜。
我从小到大,最大的两个爱好:音乐和写作。绝大多数人知道我,都是因为我出的书、开的写作课程以及我在知乎、微博、公众号写的文章,可事实上,我高中是理科生,大学读的是城市规划,是工科生。
我一路走来,所学课程都与文字无关。
可我喜欢它,直到大三才写了点东西被人看到,直到大四才正式发表第一篇作品,到现在,正式写作也不到两年,发展却格外迅速。
我不是要你和我一样,要把爱好做出成绩,即便我的爱好丝毫没有成绩,我也会做下去,那是我快乐的源泉。
再说我另一个爱好,音乐。
我高中时天天弹吉他,写了七十多首歌,以为自己以后一定是个超级厉害的音乐人。实际上,都现在,我也没能成为音乐人,也没像样的音乐作品发表。
如今,我还是会每天弹吉他,我也认识了一大帮真正的音乐人,但我依旧不是音乐人,我还是喜欢,哪怕这辈子都不会成为音乐人,我也会不停地学乐器,听好多歌,爱好这是人生中极少数讨好自己的事情了,怎么能放弃呢。
不要苦恼你现在做的事,会不会磨灭你的激情和天分,你只要牢记:未来有很多可能性,你不一定那么早就能遇见能让你倾心的爱好。
人生那么漫长,展望时会显得枯燥无味,若想点缀色彩,那便是你的爱好,别让它变得复杂,它会是快乐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