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根本的意思;
“本经”,主要讨论精神修养。
“阴符”,强调谋略的隐蔽性与变化莫测的方面。
“七术”,是由七篇组成。即“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內在的精神运用于外部,即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第一篇:盛神
原文: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意思是:要使精神旺盛必须效法五行之龙,旺盛的精神中含有五脏精气,精神为统帅,心为依托之所,道德使人的精神伟大;所以养神的方法归结为道。道是天地的开始,由道产生一,而一是万物的创造,天的产生,道包容无形的化育之气,道所发挥的作用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形成了。看不见其形,也不知其名,只能叫其“神灵”。所以就说道是神明的根源,而一是变化的开端。也因此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守其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是根据道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是心气按照规律活动的结果。精神为道术的使者。人的九窍(双眼、双耳、双鼻孔、口、前后阴)、十二舍者(包括六根与六尘: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与境互相停舍总归),都是气进进出出的门户,都由心总管。
第二篇 : 养志
原文: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意思是:培养志向要效法灵龟,为什么要培养志向,是因为心里的思想活动不畅达。人有了某种欲望,总是在心里考虑。志向便被欲望所役使,欲望多了心便分散,心分散了志向便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能畅达。所以心的思想活动专一,欲望便无隙可乘,欲望无隙可乘,志向意愿便不会衰弱;志向意愿不衰弱,思路便会畅达,思路畅达和气就流通,和气流通了乱气便不会烦乱于胸中,所以,对内要培养志向,对外要了解人。养志就会心通,了解别人才能职责分明。如想用人,必先知道其什么志向,以及其志气的盛衰情况,而培养他的志气,观察他的志趣爱好,才能知道他的才能。
第三篇:实意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闻。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神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意思是:要使思想充实,就得效法腾云驾雾变化飞翔的腾蛇。思想充实,是因气的思考活动。心想要安静,思考想要深远。心一旦安静,精神便会爽朗充沛;思考一旦深远计谋才会成功。精神充沛志向便不会散乱,计谋成功事业便不会间断。思想坚定心才能安,心安了一切行动便不会出错。精神在饱满状态,集中专一。如发现气机(思想)有了寄托游离在外,奸邪之人便乘之来蛊惑你,这时,你不经过心里思考就会说岀违背正道的话来。所以要相信真诚的心朮,坚守专一而不要改变,等待别人真诚的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接受。计谋是关系存亡的关键。思想没有很好的交流,就听不到详细的实际情况;接受的意图不实,计谋就会失误。那么,思想上没有可信的东西,就会空虚不实在。
以上三篇的原文都是各有两段,今只品读了每一篇的第一段。
2021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