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章节:
第一问:作者想告诉我的是什么?
这章节个人把握的不是很好,困惑比较多。
作者或许是想说的,“人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而选择即是自由,即有选择的人都是自由的人。
而每个选择随之产生的有责任、也有不同的心理困扰,但这些是必然的,面对了承受了,才是对自己负责,增加自己人生的掌控力。而那些选择了但却逃避责任的人,实际是放弃了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利,或是把这份权利拱手给了他人。
第三问:对我有感触的地方是什么?
文章有几句话有触动
“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
“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
自己的人生本应自己负责,即便处在一个社会结构中,也应保持独立个体自我负责的意识。
从作者自我案例中,看到平时生活中自己也有类似的行为,看的时候,也不能理解贝吉里医生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或者给他安排假期呢?作者的诉求哪里错呢?直到作者一层层往下自我剖析,觉察到依靠他人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放弃自己的力量。如果逃避责任是一时爽,放弃自己的力量、成为附庸则是一生苦吧。
第三问:我从其中学到什么,将用于自己身上呢?
从作者自己案例中感受较多,对于自身的问题,他人指出时内心多少会有抵触,而自己正视的才是感悟最深吧。生活细细小小皆是觉察认知自己的时候,怎么提升自己觉知的敏感度呢?
其实对作者所说的“放弃自己能力”、“附属”这些还是有不解,他所说的应是在人生大的方面吧
想从生活小细节多观察自己在一些小责任、小问题中的方式想法是怎样的
️✅《忠于事实》
第一问: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呢?
要通往心智成熟的道路,我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外界的认知要基于事实。虚假会让我们思维混乱、失真,偏离、迷失。
第二问:受触动的点是什么?
想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自己懂得自己吗?认识自己吗?于我,我实际还不太懂自己,有些觉察到似乎不是我所想要的,还有些是超出我现有认知。我想通往心智的成熟,也是一条不断认识、看清、修正对我认知的路。对自己又清晰的认识了,所做的目标努力才有力量。
作者说到我们对新信息的恐惧、视而不见、抗拒,以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捍卫陈腐的观念,如果新的信息能让我们更清楚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抗拒呢?抗拒是接受这些信息,就要否定过往,而否定可能带来很大的痛苦。我们捍卫保护的不是陈腐的观念,或是深层次的与自我链接很深的那份痛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