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聊起亲密关系,朋友觉得现在80.90后都过于自我,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这种刻在基因里的自我影响了亲密关系。认为这个时代越讲“我”就越没有“我们”。所以80.90后不配拥有婚姻,因为大家都太讲究我执。我怎么想我怎么舒服怎么来,那两个人都在一起,毕竟是割舍。
说实话我有些被惊住了,觉得自我不是人之常情吗,不是先有“我”才会有“我们”吗。大多人都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兼顾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吧。我认为平衡自己后才有能力平衡与人的关系或者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一直忽略自己而不产生问题,就算内心里希望对方开心所做出的行为,也大都是因为那个人的开心会让我们快乐。如果觉得太多人都很自私,会不会是因为你因此受到过挫败或者伤害?
对话结束后,总有些意难平,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就是那类太过于自我的人。当然,即便是,貌似也没什么问题。两天后当我又想起这事,突然就想,既然“自我”并没有问题,那有问题的是什么呢?会不会答案其实是爱的存量不足了。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爱”不足以满足身边的人,当在你身上得不到,感受不到爱的时候“自我”就变成了那个伤害对方的理由,也当我们的爱成为稀缺,想得到却求而不得的时候,怨就会产生。
所以?大概也是需要“爱的补充剂”的吧?
我能从什么地方得到呢?就像补充维生素一样。然后我就在小本本上写写画画:
1. 环境 什么环境能让你感受到爱? 安全放松的环境?温暖的?热闹的?
2. 物品 什么东西能让你感受到爱? 有纪念意义的?喜爱的?可爱的?
3. 行为 什么行为能让你感受到爱? 笑容?拥抱?
4. 人 什么人能让你感受到爱? 除却家人、爱人,我想说的也许是朋友,或者身边让你觉得温暖的人。
或许还有更多,能不能有意识的养成过滤后收纳温暖、爱相关的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