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是个爱胡思乱想的人。
某一天——我已经忘了具体的日期——下午,我坐在教室里。
当时是课外活动时间,所以教室里的人很少。我当时好像在写作业。
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气。这种香气我以前好像闻到过。于是,我便开始了胡思乱想。
我首先试图在记忆中找到这种香气——我的记忆极差,过去的事会逐渐忘掉,因此我六岁之前的记忆早已消失殆尽,剩下的也已高度碎片化,很难连贯起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找到了。那种香气我好像在小学时闻到过,好像是一年级就闻到过这种香气了,那种香气好像是从一种香味橡皮上散发出来的。小学的时候,那种橡皮很多,但现在几乎找不到了。那种橡皮好像是淡蓝色的或是淡紫色的,而且是半透明的,还配有一个纸套,只不过那种橡皮质量有些差,擦字时渣子很多,所以我后来就没有再用过了。好像是在小学五年级时,有一种很小的钢笔,它的笔帽也能散发这种香气,笔杆好像是蓝的吧。我还用过这种钢笔,只不过因为笔尖容易坏,后来就不用了。我好像有三年没有碰过钢笔了……我第一次用钢笔好像是在三年级,那时用的钢笔是爷爷给我的。后来那个钢笔坏了,我又买了个钢笔,那是个塑料外壳的铱金笔,塑料壳是紫色的,吸墨水的方式也佷奇怪——至少在那时很奇特——是抽取式的,而不是挤压式的。不过那种塑料壳很容易裂缝,因此我后来一般都用中性笔写字了,钢笔只用作练字,后来我索性只用中性笔了。中性笔可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无数学生和职员的生活,有了它,像那种“墨水不小心撒到本上,有些字看不清”之类的问题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了,只会残存在数学题中。
哦,天哪,我居然想到这儿了!嗯……那种香气确切地说应该是那支迷你钢笔的香气!很香的一股味!貌似那时满大街都能闻到这种味!我又想起那时的生活了:那时我家根本就不像现在这么拮据,当时还在后院盖了个小屋;我当时也很快乐:我当时根本不用为学习发愁,因为我当时学习特别好,一直都是班里前三——现在都成班里面十几名了;而且我当时也不用考虑去哪个窗口买饭,因为我当时每天都能回家吃饭——食堂的饭再好也比不上家里的饭啊!我在北大的食堂里吃的饭或许是我在食堂里吃过的最好的饭了,可是那里面的铁板饭里有我不爱吃的茄子,还是我买回来之后发现的;排骨汤很难喝,里面尽是碎骨头……更别说我们学校的食堂了,有时候我吃了那里的饭会拉肚子……那种吃家里的饭的日子我每周也就只有不到一天了,过去是两周不到四天……而且,食堂里面的米饭又涨价了,通通涨了一块钱,我可是吃不起了……我一般午饭除了方便面就是米饭,尤其是盖浇饭和炒饭。炒饭还行,盖浇饭可就不好了:小酥肉是鸡肉做的,有时肉还不熟,吃起来有一股动物内脏味,很恶心——有些人很喜欢吃肝、心、肾之类的动物内脏,据说有个外国人评点中国人的十大特点,其中有一个就是“喜欢吃动物内脏”,而我恰恰是极其厌恶动物内脏的,因为它有一股永远也除不掉的腥味,口感也不好。西红柿炒鸡蛋的鸡蛋,有时会有腥味,甚至还会有蛋壳裹在鸡蛋里面!鱼香肉丝总是有一股金属味。剩下的就是土豆丝了,尽管很单调,但绝不会有上面那些菜的缺点。所以,我每次点盖浇饭的菜的时候,素菜点土豆丝,有时会点西红柿炒鸡蛋,荤菜则点小酥肉,尽管有时我需要忍着难以下咽的动物内脏味。晚饭我一般吃炒饭,有时会配上绿豆汤。早餐基本上与大米绝缘,我一般吃饼——酱饼、油饼或三角饼,喝豆浆、咖啡、奶茶或麦片粥。这完全取决于我临时的喜好。大米可真是奇妙的粮食,尽管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但是我更喜欢吃米饭,面食中我只喜欢炸酱面——米饭却成功地冲破了南北之间的界限,在所有的食堂里,米饭扮演了主角,面条只能龟缩在一旁,更别说饺子了。包子和饼也就只能在早餐中崭露头角。我感觉大米有一种包容性和易操作性:大米和任何一样菜都是绝配;做米饭根本不需要揉面、抻面或擀面的技巧,你只需要淘米、加水,放到电饭锅中蒸就可以了,而且水放多了就是米粥,再添点水就是米汤,一样好喝,一样可以配菜。这一点很神奇,是面粉无法达到的:面粉中加水多了就成面糊了,只能摊煎饼用,而且煎饼还需要鏊子和油。
不对,这种香气绝不是饭菜的香气,人造的香精绝不需要模拟这样的气味,更别说是用在那支迷你钢笔上的香精了。绝大多数香精都是醇、酯、醛一类的物质,做化学时的有机推断题时总能遇到。有机推断题所涉及的物质一般都是香精、药品、药物中间体、防腐剂之类的物质。今年课标I卷就有一道涉及到乙酸异戊酯的题。我当时看我同桌买的理综试卷集,看到那五个字就随口说出“香蕉”两个字,他惊呆了,说:“你咋知道?”只见那道题上还写着“具有香蕉的香味”。其实这些知识也就是我平常看教科书知道的,像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这个知识,有一次老师问到了,班里的同学都不知道,就我知道,还说了一句:“书上有的。”每次教科书发下来,我除了在上面写名字,还会完整地看一遍,了解一下将来会学什么,这种习惯我从小学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第一次领到教科书是在幼儿园时——虽然我6岁之前的记忆已消失殆尽,但还是有一些幸免的——那时的书是32开的,印刷的很粗糙,其中只有一本书我能记得比较清楚——《常识》。里面有一节讲各种交通工具,也就在那时,我开始画各种奇怪的交通工具,这种癖好一直持续到小学五年级,当时我画的是一艘海陆空三栖的巨大的邮轮,画了至少六十多艘,没有一个能够留下来。后来,因为我那时想当程序员,又受微机老师的鼓动,幻想着将来开发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于是就转向画操作系统的界面。这或许奠定了我当设计师的梦想,虽然那些界面今天看来极其粗糙,而且不知何故,我那时狂热的想把任务栏放在右侧。我那时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USB设备,具有U盘、摄像头和电视天线的功能。那本《常识》里好像还介绍了地铁,所以,我在画我心目中的城市——我在小学一、二、三年级时经常干的事——时,除了画高楼大厦及各种地上的、水中的、天上的交通工具外,还会画地铁。可是直到我今年去了北京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地铁的魅力。我和爷爷一下火车就受到了小姨和她男朋友的热情迎接,他们已事先给我们办了一卡通,连火车站都没出我们就进了地铁。当时是六点半,所以人很少。地铁的速度很快很快,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就从西站走到了北五环以外,其间还经历了三次换乘。也就是在那天,我才发现,北京地铁还有在地上跑的!还有在地上跑了一段又钻到地下的!而且北京地铁网络很发达,出行基本上坐地铁就能解决了;美中不足的1号线和2号线没有屏蔽门,1号线和地上段的没有空调,1号线还很破旧。有一点我很不解:在地铁里一个多小时,我总感觉只过了40分钟!不过有一件事我感觉很有意思:在8号线上有一个车门上的“小心缝隙”的标示上,原来有一只手伸出一个滴血的手指,不知道是谁用创可贴把那个伤口贴上了!我看了顿时笑了起来,并拍了下来,旁边一个小孩也笑了起来,回去我告诉小姨、她的男朋友和我妈妈,他们都笑了起来,只有爷爷没有笑,还觉得没有意思。
哎呀,我咋又想到地铁了!那种香气究竟是什么香呢?应该是某种花香吧!可是,它并不属于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种花香:菊花、茉莉花、茶花、兰花、玫瑰、月季……闭上眼睛再想一想吧。这种香气有着清甜的气息,应该是薰衣草香吧,但又不像。如果用颜色来描述它,那就是天蓝色,确切地说,#1BA1E2。那是Windows 8的Modern UI中定义为“Blue”的配色,我十分喜欢。我感觉那种香气像是一个漂浮在初夏的晴天上午的卧室里的一个透明的天蓝色水晶立方体,被金色的阳光照着,十分耀眼——虽然这很荒谬,但这确实是我的想象。但我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花的香气。我只知道这是一种香气,一种我曾闻到过的香气。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吃饭,这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简直难以置信。看来下课后我需要去超市买点吃的了。那一抹淡淡的幽香,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少数留在了我的脑海深处。
数学老师走了进来,说:“中间不休息。”然后一张张卷子放在了我的桌子上,我把多余的卷子传给别人后,发现卷子上有六个字:三角恒等变换。
于是我用天蓝色的笔在卷子上答题。
本文写于2014年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