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谈关于修行中经常有人提到的去除欲望。慧玄道不提倡无欲,提倡节欲,成仙是欲望吗?成佛是欲望吗?所以提倡无欲都不现实,没有欲望人就没有行为的动力,我们谈的是有欲望,这个欲望是更利于自己生存状态的欲望,理解怎样的欲望让我们能过的很好,比如过分追求物质欲望只会让我们有无尽的烦恼。清心寡欲,知足常乐让我们能获得更轻松愉快些。这个要活的更健康、更长久、更快乐的欲望没什么不好的,他就是我们修行的动力,因为要达到这种快乐我们就要学会付出,就要学会克制欲望膨胀。节制这个欲望不是消灭欲望,包括物质欲望,比如想吃点爽口的小菜,想吃一个水果,这个小小欲望可以让我们愉悦,而且容易达成,不能达成的欲望烦恼,能达成的欲望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尽管短暂但是也是快乐。并且我们提倡的有欲望最重要的一条是自己的欲望不能给别人带来损失和烦恼,或者说自己的欲望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为所欲为听起来不是好听的名词,其实在普通人看来修仙和成佛不就是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受天地的约束,逍遥自在吗?其实自由不就是指的的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束缚和支配,想到哪里就去哪里,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年生老病死这种规矩都与自己无关。这种“为所欲为”就人的向往,但是毫无边界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成了天尊成了佛,这种自由也在“道”的大规矩下,所以人总是希望自己有最大程度的自由,这是种天性,一种本能,但是当自己的自由侵犯别人利益和破坏多数人的规则的时候,这种自由肯定继续不下去。因此欲望也是一样,在不侵犯任何人利益,不破坏大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让自己尽量的“自由自在”,尽量的满足这种欲望,这没什么不对,没什么不好,但是有了不损害别人利益和不破坏大的规则这个大前提下,人的自由空间,或者说合理的欲望临界点就要缩的很小了。这就是节欲,节欲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更长久的满足,不会因为侵犯他人利益和破坏规则而失去更多的自由,或者失去更多欲望实现的机会。
大家看西游记的孙悟空,他自封“齐天大圣”,由于他道法高强,上天入地没人能管的了他,所以他“为所欲为”,进龙宫盗宝,上天庭偷蟠桃,去地府改生死簿,他想的都去做了,他的欲望都实现了,结果引起天地公愤,玉皇大帝、 太上老君、西天佛祖,都来对付他,因为他实现欲望的过程影响了别人,所以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这500年没有任何自由,任何小小的欲望他都不能满足。这个例子就明确告诉我们,有欲望,实现欲望这本来没什么不对,但是前提一定是不要因此侵犯别人的利益,违反了大的规则,所以我们强调有欲望,明智的欲望,合理的欲望,节制的欲望,这才是让我们最大程度实现欲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