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雾霭重重,春雷扰梦,又逢清明。 ——题记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人们祭祀的日子。中国人最重视“落叶归根”,因此,无论身处何处,也都会赶回家中,走一遭清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天人永隔,而这一天似乎能让人再次见到想见的人,由此,清明也可以称为鬼节。在古代文化中,人是有魂魄的,人死后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一种游离的状态,清明这一天即是他们回往人间探亲的日子。这样一个特殊的有意义的日子,我当然也少不了让学生们动动笔尖,写写他们的清明。
意外的是,同学们的表现都有些让我刮目相看。在阅读他们的作文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诚”,他们以一种质朴的文字扣人心弦,仿佛清晨的露水一样纯净,像一颗颗含苞待放的花苞一样,让我忍不住去细嗅深探。
有的孩子写的纪念革命英雄,这让我特别欣慰,上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更在于塑造正确的人格。这些孩子懂得现在的一切是来之不易的,会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一切。以史明鉴,不忘初心,相信有这样的少年接班,祖国的的未来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除此之外,更多的孩子讲述的是自己祭拜亲人的故事。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内心也有很多酸楚,看他们的文章,就像我剥开一个个糖果准备品尝时,却发现是洋葱味,打湿了眼眶。有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奶奶,有的是爸爸、妈妈,我不难想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多少“流言蜚语”,但还好,他们没有变得内向自卑。欣慰的是,他们愿意向我诉说这一切。作为老师,我想成为一个树洞,倾听每一个人的故事,保护他们的秘密,守护他们的成长;我想成为一把雨伞,在每个刮风下雨的日子里,能让他少受一些风霜;我最想成为一个灯塔,为每个深处黑暗的孩子,点亮前行的道路。
看着批改完的文章,我收起感伤,让思绪随风飘荡,十三四岁时的我是怎样描写清明的呢?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还是“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可惜,我已记不太清,只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但还好,孩子的后面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