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丧葬习俗

在农村,老人过世了,是有一系列繁琐的丧葬仪式的,这种仪式是由礼宾先生来主持完成的。并慢慢地沿习了下来,成了一种习俗。

居丧三天。以夜晚零时为界,零时以前去世,可算上前一天。零点以后去世,可算作当天。

哭丧

老人去世,作为儿女是必须要哭丧的。这也是整个丧礼的看点。

儿子孙子要手持桑棒痛哭。男人的一声哭那可是惊天动地,如夏天的雷阵雨。又恰似苏东坡的词,大江东去……何等的豪放。

女儿的哭则是和风细雨,如李清照,柳永的词哀婉缠绵,似泣如数,有一咏三叹之妙。

哭丧的场面是有许多的看客,左临右舍,济济一堂。他们是评委,给孝子孝女打分。哭声大且悲痛欲绝者自然会拿最高分,而无泪不悲者则被斥之为"白眼狠"。

守灵堂

灵堂设在正房中间,灵桌正中放着死者遗像,稍前供奉三盘供品,前面烛光闪烁,香烟袅袅。孝子贤孙跪列两旁,有客人前来吊唁,须陪哭两声,立止,劝客人停哭,让入客房烟茶招待。

吹鼓手

老人去世,儿女为了表示孝敬,一般家庭都要请吹鼓手的。吹鼓手有地方叫:"乐人"。根据规模不同分别有五人、八人、十二人不等。在大门口一侧为吹鼓手临时搭建简陋的茅棚,吹吹打打。

迎祭礼

女儿,外甥,等近亲抬来三牲祭品,吹鼓手带领孝子孝孙,吹吹打打地迎客,将祭品扣摆放在户外祭桌上,三跪三叩一毕,唱一折戏。

迎魂

接迎以前去世的亲人,也就是死者的兄弟、配偶或新的晚辈,让他们陪伴死者,共享香火祭祀。

入殓

死者穿戴整齐,让亲属见上最后一面,在吹鼓手的吹吹打打和儿女亲属的一片悲声中入殓盖棺,永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出殡

三天已满,燃放鞭炮起灵。棺材被抬出大门,罩上棺罩,抬上亭子,在吹鼓手的吹奏下,在孝子亲属的悲哭声中,一路浩浩荡荡向坟茔墓地进发。


死者入土为安,生者将继续好好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无意间被因为希望增加《百鸟朝凤》的排片而下跪的新闻刷屏,有骂声,说是道德绑架;有可怜之声,说是有情怀,但是不合时宜...
    未名树阅读 1,410评论 1 3
  • 今天下午,参加自己家婶子的葬礼,有点感慨,形成一些文字,记述一下鸡泽农村葬礼的传统习俗,并且这种习俗在现代文明的冲...
    陈幸革阅读 673评论 0 2
  • (一) 老艮死了…… 同学打来电话,说是为了搭救落水儿童,让我回去送老艮最后一程。 老耿的名字叫徐国志,是我初中的...
    大蚱蜢阅读 2,325评论 12 9
  • 弦月悄悄的爬上半空,蒙着头纱,娇羞的微笑,温柔的对望着白沙。浅浅的月光照在沙滩上,温柔而甜蜜。 拎着鞋子,赤脚在沙...
    嘻嘻唰唰阅读 449评论 0 3
  • 作者:梁雨 孙玲玉 于晓琦其实也没有特别多需要注意的,最大的难关应该是语言的问题吧。所以我们把安装目录给大家翻译成...
    0114_梁雨阅读 54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