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读40、41章,这两篇都比较短,看看大意就明白了,可能是轻忽慢意之心作祟,怎么都不能集中精力,老是想昨天那个白校长讲的东西。是真的吗?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如果是假的,她为什么要给我们说一些有水分的话呢?不可思议!是不是内心变得越纯粹,越不能接受别人的不诚呢?这个事一直萦绕不去,这是为什么呢?我为什么看不透,知不得是非呢?我内心有什么私意避障自己呢?
昨天和杨局、娟还有四个校长去了保定一所学校实地考察港湾学校的事,因为缺少沟通,我们去的两辆车没有同时到达,这让那个联系人很不悦,说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个特别严谨的人,连举办一个几千人的运动会,都是分毫不差。听了这个人的话,心里很是不爽,真想给他说:没什么,就减少程序,给我们讲讲港湾学校的事就行了。但是知道自己这是赌气的话,不能说,按照他们的安排进行就是了。
其实当听了中间人的话后,心里对校长就有了成见:这是个很专制的校长。见面一看她的面相,得到些印证,脸庞很僵硬、古板,像个大领导,再看她们的老师们,各个都是很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开始介绍就让我们看脚下,原来脚下就是这所学校的历史,这是一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小学,校长把这所学校的历史给我们娓娓道来,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孔子和一本打开的书:一边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边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觉着这两句话特别好,一个从大的方面谈学习做人,一个从具体的方面讲学与思不可偏薄。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两个洞:他们是有深意的,但是没听清是什么用意,但是我的理解是,书就像是一扇窗,我们透过它来看世界。
再往里是每个柱廊上都张贴着,她们圣贤文化中 名言警句,是要让孩子修的德,这个挺好的,但是有点多,再简单些,也再明确些,并能通过一些课程让这些德内化,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这个可以好好思考。再往里院走,是一个六百年的古槐,是这所学习学校的历史见证人,看到这棵历经六百年沧桑的古槐,以及前面的孔子,悠然而生一种敬意。走在这古槐下,尽管两遍都是教室,但是感觉特别安静。接下来是她们进行专题介绍,她们介绍了自己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经验,说真的,她们做法我们都做过了,并且有过之无不及。因此听的过程中,傲心起来了,尽管有做功夫,但是傲心太强了,仍然被它主宰者,等到讲完以后,和我们交换意见,杨局长赞叹了她们的文化之深厚,又说了一句她们能继往开来做阅读。接下来让大家发言,这是我客气的说了一句话,看到你们能把阅读做的这么扎实很开心,我们这十多年也是这样做的,并且还做了一切社会阅读方面的探索,然后说明我们此次的来意:考察港湾学校的的。从自己的发言中,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傲气,也可能是这一点,触发了她们的傲心,然后她们就大说她们的成绩是如何的好,培养教师之如何迅速等。听了校长讲述后,一方面想知道她们是如何达到这样的成绩,另一方面又有些怀疑,觉着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能如她所说那样,该是多么可怕,该对孩子是多大的摧残啊!尽管对她的讲述有些怀疑,但是她做事的认真态度,把任务模块化,程序化的做法是很让人称道的。这正是自己所欠缺的。还有她在阅读方面的所做的评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把学生的阅读量化,并进行评级,这点值得我们也去做相应的探索。
回到今天共读时,分析分心的原因,大概就是昨天自己的傲心起来的缘故,因自己的傲心激发了他人的胜心,最后两者只是在暗中较量了,互相都没有多大的收获,真是得不偿失啊!但是昨天没有发现,今天良知在提醒自己,才造成今天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