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篇文章《牛哄哄的知识框架》。
主要讲了知识框架图的重要性及如何制作知识框架图。这一次讲,学习一门知识,如果有了前人整理出来的知识框架图,我们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次,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所积累的知识,推测猜测尝试弄懂这张前人整理的知识框架图,思考每一个知识点到底可能在讲什么,然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掌握一个大概的全局观,这非常烧脑。
但不少牛人都掌握这“猜书”的技能,因为知识具有传承性,新知识从旧知识来,当然也有不少是作者的真知灼见,但大部分都是新瓶装旧酒,只是你没有养成透过表面看本质的本领罢了。所以牛人看书,看得很快,在他们眼中,书的目录其实就是该书的知识框架图了,知识间的联系,在他们浏览目录时便下意识地在脑海里形成,所以读书是越读越快的,特别是主题阅读。
不是说有哪位名人的读书方法,类似于“猜书”吗?这牛人将读书当作游戏,非常好玩,读一章书时,便猜第二章的内容,接着读第二章时推测第三章,如此类推,几乎就是在验证自己的猜测中完成阅读,这种极强的主动性阅读,非常利于理解书中的精髓,类似于和作者面对面讨论交流,效率很高。但一般人,需要大量阅读后才能掌握这项技能,脑海里没有墨水,怎能和作者pk,当猜测的结果错误率超高时,你的阅读兴趣就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我们只是通过书的目录及前人整理出来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的猜测,类似于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站在高处看森林,甚至推测树木。这时间很值得花,因为除了刚讲的一个可以初步掌握概况之外,由于大脑思维有发散功能,看这张图,推测这些点时,在往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大脑会在后台活跃起来,自主给出很多隐性思路。等你真正学习起来时,会事半功倍。
第二次,自己搭建知识框图,在对比中学习。当根据前人的知识框架图为导航,学习完材料后,自己来制作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图,让其打上你的标签,熟悉感会爆棚。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别人家再漂亮的导图也是别人的,你拿来收藏是没用的,想真正将知识占为己有,那么便自己动力来制作吧,往往会有新发现。
现实情况是,学习一门东西,可能没有清晰明了的知识框架图,但老师授课时,或多或少会从知识背景,知识建立的历史说起,往往在制定课件、教学视频、课堂授课时,将“绪论”放在最前面来学习。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得重视学习,类似于知识框架图的作用,给你大局观,给你指明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嘛,最后,安利一下,可以多读读历史相关的书籍,多读历史,确实可以明智,以前还不以为然,现在嘛,历史深深地吸引我,给我时空演变的全局观,给我轻松地定位思考。历史是不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