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着算着日子,入了诗词的“圈子”已经是两年了,记得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写了学诗一年的总结,那时候便想着每一年都要总结一番,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或者有没有什么退步。其实这篇文章早该写了,但是一直没心思,也没个头绪,所以就拖到了现在,今晚才终于又想动笔了。
一、一路走来
今年也算是经历了不少事情,生活上的事暂且不提,与诗词有关的,莫过于在茶社抑或是这个“圈子里”遇到的种种变故,故人的别去,别人的攻击,还有自己的消极逃避……这些一度让我感到非常苦恼,失落,甚至有一段时间觉得很压抑,对诗词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有时候看到自己的诗词,都会自嘲“怨气难当风月笔,忧心早负莫愁名”。(《自嘲》)不过好在自己慢慢调整,终于放下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对过去一直以为难以割舍的也看淡了一点。
其实写诗填词的人,都很感性,而且必须要感性,才能去思考,感悟,虽然这样或许活得会有点累,但是好句也得多磨,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句子。以前不爱愁词,觉得太酸,现在也无所谓了,生活嘛,本就是五味杂陈,想乐则乐,愿悲则悲,真要天天都欢喜,又不免有点假了。相反,少年时多思考多“哀怨”一点,日后也许人到中年了反而更放得下走得稳。
二、由诗入词
因为我是先学的诗,再摸索着填词,第一年的时候写得更多的是诗,今年则更多填词,但是其实我前几天才发现,自己的词不太像“词”,更像诗。之前也有诗友给我说过这个问题,但是自己没太注意,直到前段时间研习宋词,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认真读了张先、柳永、晏殊等的词之后,方明白词终究有它的特别之处,不能用写诗的思维去填词。
其实要说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含蓄,委婉的问题。与诗比起来,词看起来更松散一些,它的逻辑结构存在得更为隐性,没有诗那种一眼看过去就起承转合的结构,词的美是婉约的,是含蓄的,如弱柳扶风娇花遮面的女子,要慢慢地揭开它的面纱,轻轻地描绘,不能用力过猛。
而且填词,尤其是咏物词,要铺开去写,不能只盯着一处,下死笔去描绘那个东西,相反,你要写此物,可以多花点笔墨去写它周围的东西,去写与它有关的典故,有关的人。意境出来了,词意自然也就出来了。最好不要直接点出写的是何物,否则就不含蓄,也不美了。
当然,我自己也才“悟道”数天而已,只知道以前瞎填了许多词,这才开始慢慢重新摸索,经验还不够丰富。其实也不是说所有的词都是这样,上面说的更适合于填长调,有足够的空间去铺垫,渲染,雕琢。如果是像鹧鸪天,浣溪沙,临江仙,西江月等短篇,也应以轻快,精辟,凝炼为重。
三、瓶颈
第二年了,很多东西都和第一年不一样,比如有些东西写着写着会腻,有些时候会不想提笔没有灵感,上半年每日一诗完全没问题,下半年也许也是因为精力有所分散,经常一搁笔就是好几天。有时候就是不想写,有时候是想写又无话可写,瓶颈期一到就是好久,困于其中难有突破,这些时候往往会很纠结。
也许是因为心思还是不够纯粹吧,又或者是琐事太多人浮躁,总不容易静下心。最近这几天状态也不很好,又停笔有数天了。不过呢,慢慢地也开始静下来,相信不久就会有新作了。
四、一些感悟
我一直觉得,写诗是一件寂寞如雪的事,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坚持下去。学诗两年至今,身边的旧友们,一开始一起吟诗作对的那一群人早已各奔东西,沉吟至今的,唯我一人而已。
以前对互相唱和,评论,赠诗都热衷,可现在,也难以提起兴趣了。因为我总会想到,曾经那群人也和我唱和过啊,曾经我们也互相评论赠诗,可是现在呢?徒增感伤而已。
多结交一个诗友,反而以后会多一个人去感叹,失落,怀念,越来越不想在诗词的道上认识太多志同之人,因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所以会对未来有所期待,以为可以一辈子吟诗作对,然而事实上,志同者未必道合,也许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大家还是都得去应对自己的生活,因诗词而来的缘分,终究都会被冲散在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红尘万事不如诗,诸君皆笑过,独我一人痴。”(《临江仙》)一人痴,便一人痴吧。独守空楼也好,独自沉吟也好,都不需执念太深,其实在那特定的一段时间,有那么几个人陪着一起风花雪月,也是青春里一段难忘的回忆。也许接下来的路依旧寂寞如雪,但愿,一支孤笔也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