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头的水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这么一段歌谣,“碾头的水,申家庄的碳,禅房头的姑娘不用看。”上一个故事说了说碾头村村名的巧合,现在来说说碾头的水。
杨高源在“碾头村概述”中写到,碾头村地处孝义西部山区,阳泉曲镇境内,北纬37°05'52.8"和东经111°31'30"区间,距阳泉曲镇5公里,距兑九峪古镇8公里,距孝义市城区28公里。村子坐落在马陡岭由西向东延伸到河谷的南山脚下,依山傍水坐北向南而建。从南沟底、段封沟流出的两股清泉在村西汇合后由西向东缓缓绕村流过,由西张庄村流出的另一条河水 沿村东由北向南奔涌而去。整个村子正处在两河交汇处的西北角,犹如屹立在河岸的桥头堡。碾头村向外交通便利,后顾沟壑纵横,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以上描述可知,碾头村整体坐北朝南,村民主要依马陡岭而居,村对面是长着郁郁葱葱柏树的山,马陡岭和对面山之间流淌着一条来自南沟底和段封在村西汇合的从西向东的河水,村东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河水,在村东村口汇合后,继续向南流去。由此可见,碾头村水源丰富。
1.用河水洗衣、浇地
水源造福了当地百姓。平日里,老少娘们抱上一包脏衣服,三五成群的来到清澈透明的河水边洗衣,先找一块大小合适、粗细适中平整的石块做搓板,用当地山上的白粉子当洗涤皂,选择可用的绿叶草叶汁漂白衣物。衣服洗干净后,晾晒在河滩的草坪、石块上。在一起边洗边聊,说东家道西家,从天上说到地上,畅所欲言,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说话间,脏衣服变得干干净净,打包回到家,还会受到家人的赞赏。男人们则用河水浇地,灌溉庄稼。
2.井水
曾记得,我们村有三口井。第一口井:从村西走上一段羊肠路,就有一口井,用石块砌成的圆井口,直径不足1米。此井距村较远,但水质好,喝在嘴里甜滋滋的。主要供住在西疙瘩上的人享用。据说喝了这口井里的水多子多福,不是传说而是有据可证。计划生育前,小小的西疙瘩上,住着武姓人家。每家有好多个孩子,五男二女就有几家。
第二口井:我们村东面,河对面有一座庙,庙里有个大戏台,戏台斜对面有几间小房子,其中一个小房子里有一口井,平时用一片旧石磨盖着。庙东面稍远处有一座煤窑。这口井远离村庄,村民一般不用,下煤窑的旷工偶尔使用一下。
第三口井:这口井地处村中,在马佩雄纪念馆南不到100米。村民主要用的就是这口井里的水。在一个敞口的井窑窑里有约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井口,井口靠下一些有一点斜度的石面,井口下不到一扁担深,就是清凌凌的井水,这口井里的水喝在嘴里,凉爽可口。可以看出,这口井是老辈从石夹上打下的井。人们都说这井水来自对面山下石眼里的水。
拔水是男人们的一项技能,他们来到井边,用扁担上的铁钩把水桶一勾,掉到井水面上,用手左右几甩,井水就进入水桶,手在扁担上来回几倒,就把满满一桶水拉到了地面,男人们拔水的动作真帅!随后,挑上一担水飘飘洒洒的就回家了。
我家就住在此井的东北侧,相距也就二、三百米。我爷爷在井旁边种辣椒、小葱、西红柿。但我家从来也吃不上西红柿!不仅我爷爷浇水,有些好心人看见土地缺水了,也帮忙浇水。由于浇水方便,长势很好。拔水的男人或玩耍的孩子们,西红柿只要由绿变红了,就摘下来吃了。看见我家人在,就高高兴兴说,五爷爷、五奶奶、叔叔或婶婶,“你家的西红柿有一颗红了,我吃了。”我家人说,“吃吧吃吧,种下,就是让人吃的。”假如吃西红柿时,没看见我家人,过后,也会说,“你家西红柿真好吃,有一个红的,我吃了。”也有人说,你家把西红柿种在井旁边,都让人吃了,明年别种了。我爷爷还是年年种,吃西红柿的人高兴,有人凑在我爷爷耳边喊一声“五爷爷!”他心里也很高兴。
4.泉水
第三口井就建在由西向东流的那条河边上,井口正对着对面山,对面山地的石缝里一年四季都有小小的泉水流出,喝到嘴里甘爽可口,人们都说“石眼里的水好喝,只是水流太小。”据说,山底下有一条巨龙挡着呢,否则就把村子淹了。第三口井和这泉水是一个水系。小时候,我们除了直接喝泉水,还把泉水用小桶提到家里,帮妈妈解决吃水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煤炭的开采,泉水枯竭了,第三口井也没了,为了盖房,井房也没了。
5、申家庄的碳燃点低,中间没有夹石(煤矸石),烧的干净。当然村周围就数申家庄的碳好用了。
6、禅房头的姑娘不用看,是指这村的姑娘都很好看,长得漂亮。
图片来自网络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柳湾煤矿:六十年逐梦前行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