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敌我双方,敌方,我方,用兵策略,定有对象,沙盘推演,也要先界定敌人,然后才有策略可用。琅琊榜中,我方为靖王一方,敌方为太子与誉王一方,甚至大梁皇帝都是敌方。前期誉王是盟友,一起对付太子;中期皇上是盟友,一起对付誉王,后期靖王是盟友,一起斗倒皇帝。当主要对手消失时,之前的盟友,就有可能成为敌人。这和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今天可能是你的朋友,但你们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主要矛盾就会出现在朋友之间,朋友也可能成为敌人。或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矛盾积累而来,以前的朋友,也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成为敌人。但剧中,大梁皇帝与梅长苏具有天生的仇恨,所以,时间只是一条辅线,主线是仇恨与复仇。
梅长苏在剧中所有的布局,都是为了复仇与翻案,即不为名,也不为利,所有的名利,都是服务于最终目的,翻案。用现在的话来说,布局的所有目的,是对12年前的一桩冤案的平反。当时证据链完整,表面事实清楚,事实是有人假作证据,利用皇帝的猜忌,来获得权力,这两个人,一个是谢玉,一个是夏江。上卷讲如何扳倒谢玉,这一卷讲如何板倒夏江。
夏江是大梁特务机构的头子,悬镜司首尊。为了不让靖王上位,他布了一个局,要让靖王身败名裂,获罪入狱。先抓卫峥,这是当年赤焰冤案的漏网之鱼,在药王谷藏着,夏江的情报系统早知道,就是不下手,直到决定对付靖王。且把这个局,叫做请君入瓮局。第一步,先抓卫峥;第二步,引诱靖王去救;第三步,抓住靖王的人,拖靖王下水,给他定罪;第四步,使靖王与法参与夺嫡之争,布局目标达到。为了布这个局,夏江与誉王做了许多铺垫。第一件事情,离间靖王与梅长苏的关系,通过靖王母亲身边的眼线间谍,和靖王哭诉,说梅长苏如何欺负靖王母亲。使靖王不再相信梅长苏。第二件事情,威胁和策反梅长苏势力的方的情报人员童路,使梅长苏的情报系统受到重创,无法及时获得事情发展的最新情况,无法用计谋。这两件事情都成功之后,然后,夏江开始布他的请君入瓮局。梅长苏是如何应对的呢?
梅长苏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要救出卫峥;二是这让个案件和靖王撇清关系,不影响他的夺嫡之路。先讲第一个局,救卫峥之局,他是如何布局的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梅长苏首先要知道夏江的布局,夏江为了引靖王的巡防营进入悬镜司的地牢,故意利用梅长苏的间谍夏冬,让她作为梅的内应,把地牢里的情况透露给梅长苏。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用地牢中的火药,炸死前来劫狱的人,炸伤的人员可以作为证据来说靖王团队参与了此案。知道了夏江的这个策略,梅长苏布局第一步,先派小分队佯攻地牢。但到了地牢门口,不进去,撤退。先打草惊蛇。以示行动开始。第二步,派人跟随夏江,因为夏江早已经把卫峥转移到其它置,当夏江知道悬镜司的战斗情况后,起了疑心,会怀疑真正关押的地方已经暴露,会着急去查看情况,这时个,跟随的一队人马,刚好可以把人救出来。为了让夏江疑心,梅长苏还让言侯爷在道观故布迷阵,扰乱夏江的视听,让他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梅长苏布了三个局,一个是佯攻悬镜司的局;二是声东击西,探知真实关押地的局;三是言侯爷扰乱心智,无法正确判断的局。这三个局,最终目标,都是找出真实关押卫峥所在地,救出卫峥。
如何让这救人这个案件,与靖王撇清关系呢?梅长苏布了两个局,一是夏冬自投罗网局,二是靖王自证清白局。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皇上相信,是夏江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目的是为了陷害靖王。这两个局的成功,不仅让靖王洗白,还让夏江沦为罪犯,彻底失去皇帝的信任,也达到了板倒夏江的目的。
电视剧演的较为复杂,还牵扯到后宫,还扯上另一个江湖帮派药王谷,主要是为了使内容更为丰富,可具有可看性。离间,反间,谍中谍。剧中,小新为皇后的间谍,夏冬为梅长苏的间谍,夏江利用夏冬,用是反间计。然后是36计中的声东击西,梅长苏用这个计,成功找到关押的真实位置。夏江想用关门捉贼之计,可惜梅长苏救人团队,没有进地牢,此计不成。夏江想用危崖弯弓局,联合誉王,在大殿之上,陷害靖王,靖王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咬定和自己无关,无实证,此计也不成。梅长苏用间谍夏冬陷害夏江,这个计谋成功,得益于夏冬是夏江集团的高级官员,她说的话,更容易取信于人,尤其是皇上,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她是间谍。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7卷-坚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