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浪微博,有一个关于敏感的相关话题,叫做:"和敏感的人相处有多累",这个话题有接近1100万的阅读量。 话题里主要的焦点在于-如果对着一个敏感的人,说一句话都怕他多想,想前想后想五百年,他累,整得自己也跟着累,时时刻刻都紧张。
所以敏感,就成了一个贬义词,通常和多愁善感、玻璃心、脆弱连在一起。
敏感的人也很委屈:明明我是在关心你处处以你也中心,甚至处心积虑的在讨好你,观察入微你的那个动作那个眼神,揣摩你的心思和所愿,可是你好像并不愿意和我呆在一起,像我这样的人活的真的不是一般的累,也许哪天我就要抑郁症了,555,这个世界可能真的不那么爱我。。。
那么高敏感人群应该改变自己的个性吗?或者可以改变吗?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里说了几个观点:
1.人生而敏感。
遗传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相比,前者是敏感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婴儿在刚刚出生的几个小时里往往就显示出了是否敏感的特质。有些婴儿对身边的响动,以及走近的面孔会比另外一些婴儿做出更多的反应,比如哭闹和更多的眼神活动扭动等。
高敏感者具有生理上的神经基础。他们对于一些刺激,阈值更低,脑活动更活跃。他们的身体和神经就像一个有些多个天线的接收器,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观察和接受外界的信息。 所以遗传和生理上就决定的东西,想强行把自己磨成钝感,难度太大。
2.高敏感者多半具有比较强的与别人深度交往的能力,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发展更深连接的人际关系。
因为高敏感者能感受更多,发现更多,所以他们能感觉到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别人忽略的被他们捕捉到了;而且高敏感者善于思考,基于他们捕捉到的,也会去做更多的分析,所以往往能发现更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会让对方感受到更多的被关注和体贴,从而更愿意与他们深度交往。 但是怎么让这个过程变得,敏感者不只是一味的付出和讨好对方,对方也舒服自在的状态呢?
书里给了一个方法,个人觉得很有用。
每一个高敏感者都具备与人发展深层次交往的能力,这是天赋。如何运用这种天赋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把人与人的交往分成四个层次,从浅到深依次是
1.浅层次的对话,往往是短对话和寒暄之类,诸如今天天气不错。
2.兴趣层次的对话,往往是基于角色层面的对话,比如同事/朋友/兴趣班同学等等;
3.带对方踏入你的私人领地,相对隐私和重要的经历等等.
最后一个层次是彼此,我和你。
随着层次的深入,需要耗费的精力就越多。 高敏感者首先要去除一味讨好对方的想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对方的判断,来掌控彼此的对话到底进入哪个层次。 有些外向者可能就比较习惯于第一层次的短对话,他们缺乏持续深入的能力。从A到B到C之间一直跳跃,虽然没有什么深层次且有用的信息,但是节省精力。
高敏感者就需要训练孙悟空的技能,十万火急时可以一个跟斗翻到玉皇大帝面前,也可以在平日给师傅牵着马,一步一步赶妖除魔,该用则用,节省精力。灵活控制交往的层级,从而让自己成为生活圈子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针对输入,有选择性的输出。
读完《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觉得这个方法很有用,迫不及待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