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大女孩的《感谢贫穷》文章占据着我的朋友圈,看着人们清一色的热捧,我反而失去了认真阅读的兴趣。我可能没有那么豁达的心境能够做到真正感谢贫穷,我只能在无数次的挣扎与自省中将现实的一切合理化并且能够较为正确的接受他。在失意的时候不断憧憬前路的美好来给予自己向前的力量,在得意的时候警示自己不要过分的沾沾自喜,用有限的生命去争取更多的可能。
我的纯真和对生活的热情就在这无尽的自我消耗中变成了虚荣与斤斤计较。我爱幻想,因为我的父母总是向我灌输着更为光明的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我也因为这样的想象奋力的前行了许久。我爱精致的生活,可我却打着重内涵轻容貌的幌子在所处的环境中变成了透明, 这种羞赧与懊恼是不健康也无法像任何人诉说的,他有点畸形,冲击着我自以为坚固的自我。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是在他人的眼中吗,还是在自我的意念中呢。我其实一直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因为儿时的一些经历让我学会了要有韧劲,却又不能够太过尖锐,比较是我一直憎恶却又无法挣脱的困境,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像别人一样做到真正的落落大方,自信从容。我很畏惧自己赤裸裸的被呈现在众人的面前。这是一种痛苦的鞭笞,他的每一次抽打都似乎在警示着我马上就要坠入深渊,哪怕只是小小的骄傲也是不能够被允许的。我只能强迫自己波澜不惊,然后负重前行。一次次的压抑让我变的好像不那么真实了,表现出异乎常人的宽容与体贴,似乎只有这样的人格才是我们这些浸在贫穷的沼泽中的孩子们的所应当拥有的。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也不利于我们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会质疑自己的本心,以为迎合和讨好是他人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所能够给予的全部,却在这样的交往中越来越抗拒亲密与熟悉。痛苦是会传递的,我们也擅长将这种痛苦与狭隘带到对他人对世界的看待中去,我们会轻视他人的努力而为他们所拥有的便利条件而暗自伤神,甚至会消极的看待他人的成就,而沉溺于自己的自恃清高的廉价自尊中停滞不前。我们只能默默的仰望着别人的高度却又不做出任何努力,困囿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自我挣扎。我很想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我,同样和他们一样只想像个孩子一样敢爱敢爱,敢想敢做,可我真的很没有底气,也没有足够的韧性和自律。
越是心理防御程度高的孩子在面临小小的确幸和甜头时,越是容易失去自我。他们容易被诱惑,容易在任何一处风景畏葸不前。因为畏惧感和自我否定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渗透在他们身体的每一个地方。他们的视野受限,不敢去开拓荒无人烟的领地,他们的精神枷锁钳制住他们的思想。敢为人先在他们的生命里一直是奢侈的存在着,他们的些许错误对于一个家庭或者他们爱的人来说就是极大的损失。这种损失直接的呈现在他的面前,让他内疚万分,也不得不收敛自己的羽翼,这样的尝试多的是灰头土脸和无奈的叹息。生命本来是一张毛毛躁躁而又皱皱巴巴的水彩纸,我们本来无一物的来到这世界以为等待我们的是丰富而又层次分明的油彩,可没曾想比油彩更多的是泪水,他浸湿了纸张,甚至会产生一些破洞,油彩的斑斓与艳丽是可以藉由他人的力量来涂抹的,可这破洞是永远无法填补的,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余生哪怕有再多的爱,我们可能也不能够在回到过去的自己了,那些充满着奇思妙想而又不切实际的纯真年代。我们一路看到更大的世界,一路掩藏着自己的黑洞,拖着并不那么健康的孱弱身躯向更好的世界一点点迈进。
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成长,更是成就了我们。也许贫穷的生活更是如此,他让我们在少不更事的年纪就能够体验到世事的艰辛与不易,让我们更懂得珍惜与感恩,再小的收获也是生命对我们的馈赠,我们没有道理去理所当然的享受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要更努力的争取才能够不被身后万丈的深渊与痛苦所吞噬。也许这样的心境会被解读为过分早熟,缺少了我们这个年纪应有的稚气,会让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往往是被依赖的一方,乐于倾听又不至于有距离感,看似被需要的喜悦其实掩饰着我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我们不敢发声,只能故作坚强和成熟在他人的描述和倾诉中去感受那些我们无法体验的经历。这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成熟,只有多次表达未果和不断挫伤后的强颜欢笑和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善解人意。
我想我们最不应该的就是把听话当作夸奖,把惰怠当作喘息,把一鼓作气当作慰藉,把轻视当作骄傲。我们可以有无数个理由让自己停步不前,但是生命的历程只有一次,时间是最无声的引路人,他敦促着你看向更辽阔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