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人生上半场,我们热衷于呼朋唤友,把身边的每个人都看得很重。
越往后才发现,每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都等不来撑伞的人。
于是我们低了头,认了怂,接受了世态炎凉的现实。
慢慢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过度的付出,只会让自己白白背负更多的痛苦。
做一个薄情的人,才是处世最好的方式。
1.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当你对一个人过度热情时,换来的不是温柔以待,而是对方的冷漠回应。
对任何人太好,下场都是让自己失望。
人与人的交往,过多的热忱和帮助,只会让自己寒心。
歌曲《烂好人》下曾有一条网易热评:
对谁都真心却做不成好人,有人对着你微笑,背后说你蠢笨;有人收了你礼物,心里骂你穷困。
中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本该成熟的年纪,还活得过于单纯。
总以为真心就能换得真心,却忽略了: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
掏心掏肺对待别人,很多时候换不来回报,只会换来一生的教训。
2.
年轻的时候,人总是很傻的。
即便委屈自己的感受,也想尽力满足别人的要求。
但到了中年之际,当你强撑着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想想自己摇摇晃晃的处境。
恰到好处的薄情,总好过委屈自己的感受。
作家苏芩说:
“当付出没有回报的时候,请收敛起那不管不顾的情深,做一个薄情之人。我们不去辜负和伤害谁,但会留一条底线保护自己。”
渐渐你就会明白:那些抹不开的脸面、理不清的关系,其实都无关紧要。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谁的生活里还没点难题。
当真心不被体谅的时候,长痛不如短痛,不妨去做个了断。
那些付错的真心,就把它当作心底的垃圾一并清空。
保持适当的薄情,不是冷漠无情,而是一份难得的人间清醒。
3.
到了一定年纪,你会发现一个现象:
生活里活得越通透的人,往往看起来越冷漠。
其实不是他们无情,而是他们更懂得爱自己。
他们不会无脑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而是会用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圆满和舒心。
与人交往,审时度势的冷漠,远胜于不合时宜的热情。
尤其到了中年之际,更要减去无谓的好心。
人生的路程越往后,一切就变得越复杂。
在生活的难关面前,自己尚且自顾不暇,谈何他人。
有时候薄情,并不是真的冷血,而是还自己一片清净。
真正通透的人,不会费尽去迎合那些不痛不痒的关系。
认真活好自己、淡漠对待世事,才是做人最舒服的方式。
4.
张爱玲曾感慨:
“人世间的关系,远比预想的更脆弱,是一个需要细斟慢酌的过程。”
任何一段关系,无原则的逢迎,只会把自己推向一个不见底的深渊。
中年以后,学会做一个薄情的人,才是对余生最大的救赎和解脱。
点个赞,愿人到中年的你我,适当冷漠、适当凉薄,在复杂的生活中,留一半释然,过一半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