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思考快与慢》,有一个例子让我深受启发。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凭自己的经验,来做决策和判断,这种经验判断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直觉,也就是本书中所说的系统一。
系统一的运行是无意识的,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与其对应的这是系统二,系统二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二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系统应不断为系统二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二接受了这些信息,会将印象和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系统二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一的建议,因此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据自己的想法行动,当系统一的运行受到阻碍时会像系统二,寻求支持,请求系统二给出更详细和明确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书中第三章是关于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这一章内容的描述解释了很多我在育儿、工作过程当中的困惑。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会不断地做很多小动作,一会要起来喝水,一会儿要吃水果,过会儿要上厕所,因为做作业很多时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最简单的逃避方法就是做其它一些简单的事情。同样看书相比洗脸、拖地、洗衣服来说要复杂得多在看书的,同时还得不停地思考,因此很多时候,在看书之前,我发现自己不停地在做各种各样的家务。
还有很多时候,当我想让自己走出房间去健身的时候,似乎发现自己总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哪怕真正走出了家门,但我看到Keep上设定的5公里长跑,心里一下子就退缩了。
这都是惰性思维在作怪。要克服这样的惰性思维,就需要刻意练习去掌控自己的意志。当然要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这时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你就会很不情愿,或者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
大多数情况下,人是懒惰的,思考所需要耗费的大脑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就像大自然万事万物的运作,都在遵守着能量最小原则一样,大脑运作,也是遵循着能量最小、阻力最小的原则。思维也是懒惰的,我们更喜欢用直觉去思考问题,用一种为大脑节约能量的方法去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