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34)|[How to Take Smart Notes|卢曼的卡片四个原则(上)

阅读目的/碎片出处

读后收获/感受

  • 要点一:原则一:** 写作(记笔记)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 传统论文写作方式:

      • 论文的写作大多都是以一项完整的项目过程对待,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日期。基本指导论文写作的书籍都是以这个指导思想开展。

      • 步骤如下:

        1. 立出任务,选择主题,研究,收集文献,阅读材料,处理材料,得出结论。

        2.写作。回答问题,文献概述,对文献讨论和结论。

    • 新的思路:学习就是研究,在学术界只有分享、写下来、发表、人们阅读后才是成果。一个私有的想法、或没人可以重复的过程都不是学术成果。所以写作本身就在研究过程中。

    • 学校不鼓励学生去质疑老师的所教的内容,但事实上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公开的书面作品更能体现主张,判断正确的标准也都是令人信服的论点、逻辑连贯且基于事实。

    • 写作很重要但不是唯 一重要的事,我们只有在划分任务时写作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过程,事实上我们阅读、参加讲座、研讨都提供了写作的材料、思路和问题(观点);演讲和讨论也是得到想法反馈的方式。

    • 通过写作(记笔记)可以更高效的学习,能迅速关注自己提高问题的答案、将不同论点与以前的知识想联系,并更加专注于相关内容。只有理解学习的内容后才能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描述,也会更容易记住

  • 要点二:原则二:写作(记笔记)时最重要的是简洁

    • 简单的想法可以催生出巨大的变革,麦克莱恩创造性使用集装箱的故事。

    • 从本质上理解并从习惯上开始实践。旧系统中思考的是把笔记存放在哪个主题下,在新系统中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还能再发现这个笔记。

    • 滑箱像学术界的集装箱,不是所有东西都进入一个滑箱。滑箱超长越有价值,而不是越长越乱。滑箱只是为你呈现你已忘记的想法,让你大脑专注于思考而不是记忆。

    • 滑箱也不能胡乱往里添加笔记,题目太多滑箱也会失去价值。所以我们也要对滑箱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可控,不仅从数量上还要在质量和处理结果上。

    • 重要是分清三类事项

      (1)短暂笔记,临时的信息提醒,可以简单写,一两天内丢掉

      (2)永久笔记,永远保存,包含必要的信息,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记录,存放在同一个地方。

      (3)项目笔记,与特定项目相关,保存在特定项目的文件夹内,项目结束后可以丢掉或存档。

      三类笔记分开保存。不分类型混放的结果就是笔记越来越多,很难找回正确的笔记,更难将笔记整合在一起。

  • 要点三:三种不同类型笔记用法:

    • 重要是思考不同类笔记的目的。

    • 临时笔记

      • 只是用来在忙于他事时快速捕捉,作为记忆锚点;比如在讨论时、听讲座时听到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走路时突然出现的想法等。在不打断正在进行的事情时,快速记下。

      • 大多数想法都会丢弃,而少数想法却可能成为一个重大项目的种子。但它们很难马上区分,这就需要我们先记下来,然后一两天内对它们进行阐述。当你不再明白当时自己的意思或体现不出更多想法时,它们就可以被丢掉。

    • 永久笔记只有参考系统中的文献笔记和滑箱中的主要笔记。

      • 文献笔记可以简短,因为它有在文献中上下文的环境。主要笔记则需要细致和详细,因为它们是我们阐述的内容。前者记录书籍、页码、内容简介,然后扔到书目滑箱里,书目滑箱记录着所有读过的书目。在放入书目滑箱之前,需要看看记下的东西,考虑与自己思路的相关性。然后写下来,变成永久笔记放入主滑箱中。

      • 滑箱中的笔记无法预计其发展,但都经过精心设计,可能最终成为某部作本的一部分。笔记不再是思想或想法的提示,而是以书面形式表述的思想或想法的实际内容。

      • 笔记应有统一格式并放置入同一地方,以便于以后组合它们成为新的东西。

    • 项目笔记,存放在特定的项目文件夹内,与项目相关的内容可是有:

      • 1/ 稿件中的注释;

      • 2/ 与项目有关的文献集;

      • 3/ 纲要;

      • 4/ 片断;

      • 5/ 提醒;

      • 6/ 待办事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