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双平
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年入百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第十三本财富书籍《硅谷钢铁侠》,这本书的作者是[美] 阿什利·万斯,他是硅谷资深科技记者与马斯克超过40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记录了他从粗放贫瘠的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顶峰的不凡之旅。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作者首次深入特斯拉、Space X等公司,采访了马斯克的伙伴、员工、家人、朋友超过300人,真实地讲述了马斯克在创立、运营他那些足够改变世界的公司(包括PayPal,特斯拉,Space X和太阳城)时发生的惊人故事。
同时也揭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专注于创业本身,并同时管理多领域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方法和经验,以及如何在与许多竞争对手交手时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
埃隆•马斯克是风格独具的梦想家,也是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他的人生经历,和无数改变世界的伟大实业家的经历一样,是那种可以被千百次地写进小说、搬上银幕后,每一次重看都依然激动人心的,属于全人类的传奇故事。
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我把这本书分成了五大部分。
一、马斯克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什利·万斯,美国的商业专栏作家,全球著名的科技作者之一。他曾经在《经济学人》工作过,而且为纽约时报常年报道硅谷和科技产业新闻,所以他对于硅谷是非常了解的。
他这本书所写的主人公是埃隆·马斯克,space X和特斯拉的创始人。
好多人喜欢拿他跟乔布斯相提并论,把他称作是自乔布斯以来,硅谷最具企图心的创业家。
也有人说他已经接过乔布斯的衣钵,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偶像。
这些年来,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在潜移默化当中,都受到过他的影响,但是知道乔布斯的人,比知道埃隆·马斯克的人多得多,甚至知道特斯拉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埃隆·马斯克。
我们家车库,我的车旁边就是一辆特斯拉,刚看到这个车的时候。我并不了解特斯拉,只是觉得这个车的外形真漂亮,特别酷的一辆车,然后慢慢才知道埃隆·马斯克。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对埃隆·马斯克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因为关于他的报道也没有那么多。
在这本书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到底是什么样的商业环境,什么样的经历,让埃隆·马斯克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在未来五天,我们会了解到,马斯克的世界,以及他对于硅谷的独特意义。
第二天,我们会开始追溯他的童年跟他的互联网创业经历。
最后三天,分别去了解他现在所做的事业。
埃隆·马斯克这个人太传奇了,17岁一个人离开南非的家,去加拿大寻找新生活;21岁拿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奖学金,到美国读书;28岁的时候,以3亿美元卖掉了他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31岁的时候,以15亿美元卖掉了他和彼得·蒂尔联合创办的第二家互联网公司。
那时候,他已经非常有钱了,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创业者,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手握几个亿。
但后来的马斯克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开始讲他以后要做电动汽车,做太阳能板,甚至要去造火箭,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喜欢讲故事和兜售虚假希望的大骗子。
本书的作者曾经也站在一个怀疑他的队列里面,但是2012年年初,作者发现像他这样的愤世嫉俗者,突然被马斯克给震撼到了,因为他真的做出了一番成就,他经营的几家曾经陷入困境的公司,分别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space X造火箭的公司,为国际空间站成功运送了一个补给舱,并且安全返回了地球。
特斯拉不用说了,发布了新车型model S,一款非常漂亮的纯电动轿车,让整个汽车业大为震惊,这两大成就让马斯克声名大噪。
此前只有乔布斯曾经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同时取得这样的大成就。
乔布斯在哪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有过成就?一个就是他做过苹果的产品,另外一个就是他手底下一个叫皮克斯的电影公司也上市了。
但是马斯克比乔布斯还要更夸张的一点是,除了他的space X,就是造火箭的公司,除了特斯拉之外,他还是另外一个快速成长的太阳能供应商太阳城公司的董事长和最大股东。
所以马斯克到底干了什么?他在空间探索、汽车和清洁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好像是一瞬间就完成了,像作者这样曾经愤世嫉俗怀疑过马斯克的人,一下就被他给打脸了。
作者本人,我刚讲过了,他写过许多关于硅谷的报道,他对硅谷非常了解,他2000年来到了硅谷,那个时候的旧金山经济特别繁荣,人也非常贪婪。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那段时光,很多人都沉迷在互联网的致富故事当中。
其实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状况,互联网能让人迅速致富,它跟房地产业还不一样,房地产业也出现过许多亿万富翁,但是互联网好像让人致富的速度更快。
有一阵子,我们中国的创业圈跟那个时候的美国一样,疯狂的商业故事比比皆是,你不需要做出一个别人想买的产品,你只需要找到一个跟互联网相关的点子,然后昭告天下,就会有很多投资人愿意为你掏钱。
所以那时候,人们创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赚到尽可能多的钱,反正只要快速暴富就可以了。
作者形容那个时候的硅谷,人们非常相信诸如努力工作、努力玩耍这样的陈词滥调,人们在通宵达旦地工作,但奇怪的是没有实际产出,到了放松时间的时候,就有许多方法来放纵。
那时候,当时的热门公司跟媒体都在互相攀比,谁家的派对更时髦,并且陷入了恶性循环。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猜到了,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很多公司偃旗息鼓,当时整个硅谷都充满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其实2000年左右的时候,崛起了一家公司,叫谷歌。
但谷歌是一个特例,从谷歌崛起到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的那段时间,也就是整整五年内,硅谷就像一个企业荒地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
刚刚出现的热门公司,像Facebook和twitter,并不像他们的前辈,英特尔跟惠普一样制造一些实体产品,英特尔跟惠普在生产过程当中,能够雇佣上万人,但是Facebook跟twitter却不是。
在接下来的几年,人们的目标已经从冒险创造全新的行业,已经从那些伟大的想法转变为了取悦消费者。
所以互联网企业最擅长干的是批量生产,简单应用,然后用广告来赚快钱。
Facebook一位早期的工程师曾经说:太糟糕了,我们这代人当中最聪明的大脑都在思考怎么样让人们去点击广告,因为点击广告就能赚钱。
于是作者就说,那个时候的硅谷越来越像好莱坞。
我们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干嘛?其实也在干同样的事情,而且许多互联网企业现在都纷纷涉足金融,叫互联网金融。
你去看看那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哪一家没有金融部门,为什么?因为金融很赚钱。
所以你会发现,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所有公司唯一的使命就是为股东赚钱,而所谓的创新越来越少。
一位物理学家,叫乔纳森·许布纳,他是最早指出创新危机的人,他说:缺乏创新预示着更严重的危机。
什么危机?就是全球的创新呈现下降的趋势,他用一棵树来比喻他所看到的状态,他说:人类已经爬过了树干跟主要的枝干,把那些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已经用完了,不管是发明电话,还是发明飞机,还是发明晶体管,现在的人只是在顶端的树枝周围晃来晃去,只是对过去的发明加以改进,而没有什么新的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创新。
他还用数据证明,人均提交的专利数正在下降,创新越来越难,可能性越来越小。
确实是这样的,互联网给我们一种非常虚幻的感觉,好像我们全世界已经走在了科技高速发展的光明道路上。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我们整个世界,我们经历了蒸汽机、火车、汽车、电灯、电话、电报、计算机,甚至火箭,在经历了这些伟大发明之后,其实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已经有几十年没有什么革命性的突破了。
我们什么地方有突破?互联网金融上面有突破,比特币上面有突破,但是其实在科学技术上,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我们这个时代的精英,几乎都扑在了互联网上,科学家、发明家、实业家,英雄辈出的火热年代已经非常遥远了。
在这么一个没什么创新的互联网年代,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按理说也会受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因为我刚刚讲过了,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投身于互联网的热潮,他两家企业卖掉之后,就实现了经济自由,有了很多的钱,变得非常富有。
但是跟同行不一样的是,这时候的马斯克没有继续待在硅谷,而是搬到了洛杉矶。
一般人会认为,两次互联网创业都已经成功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下一个重大机遇来临就行。
但是马斯克没有这么干,他先是向space X投资了1亿美元,向特斯拉投资了7000万美元,然后向太阳城的项目投资了3000万美元。
你知道投资是多疯狂的一个做法吗?让人感觉到这个人就是为了毁灭自己的财富,变成了一个独行侠,他从零开始,重新去思考航空、航天、汽车,还有太阳能产业那些约定俗成的做法。
马斯克的space X不光要对抗波音公司这样的美国军工业巨头,他要造火箭,意味着他要跟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去竞争。
埃隆·马斯克曾经说:我的家人都担心我会被俄国人暗杀。
为什么?Space X这家公司在实验可重复利用的火箭,也就是让火箭带着东西到太空上,然后再重新回到地面。
这个项目如果成功的话,会给所有的竞争对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会令一些火箭行业的巨头破产。
因为我们现在用的火箭,不能够重复利用,只能送一次东西,比如发射什么到太空上之后,火箭就报废,就不能再用,就解体了。
所以如果space X的火箭可以重复利用,那是不是其他的公司直接破产就可以了?
这是为什么马斯克觉得自己树敌众多,想让他消失的人在不断增多。
咱们再来看一下,特斯拉在做的事情,其实也在冲击原来汽车的生产跟销售方式。
咱们平时买车上哪买的?4S店,4S店其实非常强势,不然很多人买了坏车之后维权不会那么困难。
但马斯克的特斯拉不通过经销商销售,它通过互联网和高端的购物中心,就好像是苹果专卖店一样,用那样的展示厅来销售汽车,也不需要像传统汽车那样需要更换机油,还需要维护。
他就等于跟传统的汽车经销商直接叫板,因为传统的经销商可以通过收取高昂的维修费来盈利。
这也让马斯克成为了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敌人。
再来看一下太阳城这个项目,太阳城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面向消费者跟企业用户的商用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商跟出资人了。
在清洁能源公司频繁破产的情况下,马斯克打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两家清洁能源技术公司。
所以到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身家超过100亿美元的世界超级富豪之一。
未来的马斯克可能会做到什么?美国人十年之后,可能拥有世界上最现代的高速公路。
什么样的高速公路?一个由上千座太阳能充电站和电动车组成的交通系统。在那个时候,space X可能每天都在发射火箭升空,把人跟货物运往几十个太空基地,为未来的火星移民做准备。
这是埃隆·马斯克想要做的事情。
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佩奇曾经说,他宁愿死后把所有财产都捐给马斯克这样的人来改变世界,也不愿意捐给慈善机构,因为他对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非常欣赏,space X发射火箭可以说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所有马斯克做的这一切,让他成为了一个异类。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创业者,我们投身到互联网的创业大潮中赚到钱,顶多是一个企业家。
但是马斯克显然不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家,他是一个不断实践的梦想家。
企业家的最终目标是为投资者创造回报,为股东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越大越受尊重。
但是马斯克不是这样的,他是真正在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去改变世界。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埃隆·马斯克的世界。
到明天,我们开始介绍他的经历,为什么埃隆·马斯克成为了这样的人。
二、马斯克的初创经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了解一下马斯克的成长背景。
马斯克有冒险的基因,来自于他的外祖父。
他的外祖父会按摩,外祖父在加拿大本来生活得好好的,娶了一个会跳舞的女人,就是她的外祖母。
他们在那有大房子,有舞蹈教室,有按摩诊所,但是他外祖父决定不在这生活,决定搬到南非。
搬到南非以后,他们定居在了南非的一个城市里面,在那,他们过的生活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争议,那时候的种族隔离特别严重,他们的生活是有黑人来伺候。
外祖父热爱冒险,最终也死于冒险,72岁的时候,他的外祖父在驾驶飞机练习着陆,但是没有看到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根电线,电线把飞机轮子缠住,飞机翻了,他的外祖父折断了脖子,不幸身亡。
但是外祖父是家里的偶像,母亲很崇拜外祖父,马斯克也把他视为学习的对象。
他们家人很热爱冒险,像马斯克跟他弟弟这样的小朋友,很早就开始探险,他们不会以找一份工作作为生活的目标。
小时候的埃隆·马斯克展现出作为一个孩子的好奇跟活力,他学东西特别快,他妈妈也觉得他特别聪明,而且早熟,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马斯克总是陷入一种发呆的状态,别人跟他说话,他没有反应,眼睛是呆滞的,看着远方。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过于频繁,让他的爸妈跟医生都以为他是个聋子。
做了一系列测试之后,医生决定把他的扁桃体摘掉。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增强听力。
所以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就发生了,埃隆·马斯克在小的时候,由于过于喜欢思考,被人认为是个聋子,并且被摘除了扁桃体。
实际上他不是聋子,他只是因为思考,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到现在他仍然是这样的,这时候他妈妈已经理解了,他是在思考设计新式火箭,不是因为听不见。
作为一个小男孩,埃隆·马斯克性格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读书,如饥似渴地读,书不离手,每天读书的时间超过十个小时。
他在大概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就阅读大英百科全书,而且过目不忘,所以他是小伙伴当中和家庭里面的一个移动图书馆,有什么事,你问他,他准知道。
大家有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就会说:“问天才少年。”天才少年就是埃隆·马斯克。
天才少年的形象就是一个书呆子的形象,虽然是个书呆子,但他特别喜欢带家里的孩子去冒险。
埃隆·马斯克小时候就组织大家在家里自制炸药跟火箭,非常庆幸的是,没出什么事故,不然他的手指头估计都没了。
他在家里面还是很活泼的,长大以后跟兄弟姐妹的关系也非常好,很照顾他们。
但是在学校就不行了,在学校的时候,同学会对他进行校园暴力,2013年,埃隆·马斯克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说:小时候因为被同学打,带来了后遗症,为此还做了鼻部整形手术。
他在学校挨打大概经历了3、4年的时间,甚至那些校园的恶霸会打他的好朋友,直到好朋友答应不再跟他一起玩,才住手。
这是他度过的校园暴力期。
到高中以后,就好很多了。
高中以后,他在班上就是一个安静聪明的小男孩,但不是所有同学当中最聪明的那几个。
他的成绩不是科科都好,他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事呢?他说:“我只考虑我需要学习的科目,我只去取得我自己应该取得的成绩。”
什么意思?有一些必修的科目,比如南非荷兰语,马斯克就不爱学,因为他不知道学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所以只要这个考试的分数及格,他就很满意。
但有一些科目,比如物理、计算机,他就会尽自己所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17岁的时候,马斯克决定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追梦,他经常在媒体面前谈到这次旅程。
对这次旅程的动机,有两个版本的描述:
第一个版本,其实就是他想要凭借自己的加拿大血统,以加拿大为跳板,尽快前往美国,他其实想追求的是美国梦。
第二个版本,他这个人比较有社会良知。南非当时必须要求公民服兵役,但是马斯克不想入伍,他不想参与这场种族隔离的斗争,就离开了南非。
到加拿大以后,也不是完全准备好了,总之,跌跌撞撞进入了大学。
到了大学时候的马斯克,更加野心勃勃,他学习商业课程,参加演讲比赛,他标志性的专注跟竞争力,也开始于那个时候,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他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非常专注,一旦他想去了解某个事物,不管是造火箭,还是太阳能、造汽车,就会投入比别人多得多的精力,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92年的时候,他在加拿大的大学待了两年以后,获得了奖学金,就转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非常著名,他对于太阳能的兴趣和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也是在这个学校开始的。
他在学校曾经为一门功课撰写过一份商业计划书,叫做太阳能的重要性,商业计划书写得特别好,教授就说:马斯克出众的地方在哪里?他能够把复杂的物理概念跟商业计划结合起来,他展现出了把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盈利性企业的非凡才能。
什么意思?好些科研成果伟大是伟大,但是没法变现,导致很多科研成果后面不了了之了。
有变现能力的这些企业家,他又未必对科研有了解,所以在这方面,马斯克是有才能的。
马斯克在皇后大学,也就是加拿大那个大学,跟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两所大学的时候,经常去思考未来世界的可能性。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他认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和太空探索这三个领域,正在发生剧变,他希望自己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
马斯克是从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事业的?是从互联网领域开始的。
他读书期间到硅谷实习过,到了硅谷以后,迅速爱上了这里,他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寻找的乐土,遍地都是机会,能够实现他的野心。
所以他连续两年夏天都在那实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拿到双学位之后,他就跑到这定居下来了。
最初他本来准备在斯坦福大学读个博士学位,但是在这个学校待了两天之后,马斯克就退学了。
因为没有办法拒绝互联网的诱惑,他决定投入互联网的世界,他还劝他的弟弟也搬到硅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征服网络世界。
他们做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怎么理解?其实就跟现在的地图加上大众点评差不多。
那时候,马斯克跟他的弟弟希望说服像餐馆、服装店,还有美发店这一类的小企业,把自己的业务信息展示在互联网上,然后让用户通过互联就知道附近有个餐馆。
马斯克开发的这个程序,可以生成一个搜索目录,并且生成对应的地图,打开这程序,搜索“必胜客”,就能看到离我最近的必胜客的位置,而且可以知道路线信息。
现在看起来,这个项目很平常,就是我刚刚讲的地图加点评。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想得出来这种服务,马斯克跟他的弟弟就做了这个网站。
马斯克独立完成所有后台的原始代码,他弟弟比他有亲和力,就负责挨家挨户去推销,后面他们还组织了一个销售团队,但是销售状况不是非常乐观。
后来有投资人看到这个项目,就决定投资他们,特别看好他们两个。
拿到这笔投资之后,事情却发生了变化,风险投资人逼迫马斯克担任技术官这个角色,他们找了一个新的CEO,比较有经验,领导方面也比较有能力。
但是一旦新的CEO上任,马斯克对公司就失去了控制权,这个后来也给马斯克带来了一些麻烦,马斯克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跟实际控制人之间有了冲突。
比如马斯克认为应该做一个面对消费者的产品,但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认为应该为企业去服务。
总之,公司最后是被收购了,这其实是好事。这次事件让马斯克学会了一定要为公司控制权和CEO职位而战,并且帮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他已经足够优秀,也足够幸运,他把他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马斯克曾经渴望成为一名领袖,但周围的人一直都觉得他没有办法做CEO。
他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就是高级工程师把代码写完,晚上下班了,第二天回到公司,却发现马斯克把他们的工作成果修改了,但是却不告诉他们。
这种强硬的做事方式,肯定弊大于利:你确实把错误改过来了,但是也让这个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所以周围的人有理由认为,马斯克是不适合当CEO的。
不过最后证明,大家都错了,马斯克证明了自己,并且带来了更为戏剧化的一个成果。
到明天,我们会介绍他的另外一个创业项目。
已经实现了经济自由的马斯克,接下来会去干什么,我们明天分享。
三、无所畏惧的梦想实践者
在昨天,我们说到马斯克的第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最后以卖掉而告终,他获得了好大一笔现金,变成了一个有钱人。
在随后的几年,他就开始考虑开设网络银行,他觉得传统金融业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变,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
咱们现在提到互联网金融,觉得是个很熟悉的词,但是大家要知道那是1999年,那时候马斯克想的计划是非常宏伟的。
那时候的人们,还不太能够接受网上支付、网上转账,他们勉强能够接受的是在网上买书,他们觉得把自己的银行账号暴露在网上,会有很大的风险。
但是马斯克就下决心要去干这件事情,他要做一家网络银行。
他把从第一个项目当中得到的财富,一部分用来打造花花公子的形象,就这人不知道咋回事,有钱之后突然膨胀了,又是接受采访,又是买豪车,这是其中一部分财富的使用方法。
但实际上,他把从上一个项目当中赚到的大部分钱,都投到了他的新项目当中,也就是他的网络银行当中,他取了一名字,叫X.com.
1999年的3月份,他组建了自己的金融初创企业,在这个项目上,他投了1200万美元。
不过投资有个很现实的原因,根据税法规定,如果投资者在几个月之内,把意外获得的资金迅速投到下一家企业,那么他们就可以钻税法的空子。
但是即便这样,以硅谷的高风险标准来看,一个人把新获得的巨额财富,投入到网络银行这种当时都不太靠谱的项目,想想是不是很惊人?
其实后来的创业者,很少有创始人拿自己的钱去烧,大家已经形成一种惯例一样,不要烧自己的钱,创业要烧别人的钱。
但这就是马斯克异于常人的地方,他承担个人风险的意愿,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你要知道,他这么做的话,要么大获成功,要么一无所有。
不过马斯克就是这样,以他标志性的风格,进入了一个复杂的领域,他对金融行业知之甚少,但也不觉得困扰。
他老觉得:我可以比其他人做得更好,我可以比那些银行家做得更好,他们在金融领域所做的事情都是错的。
他找到了一个在银行实习期间认识的朋友,叫弗里克,两个人一见如故,就开始创业了,弗里克为马斯克带来了创业公司急需的银行领域的专业知识。
但是一开始,创始人之间其实是有过摩擦的。
马斯克的性格,咱们之前已经知道,他的强硬作风和作为一个领袖的弱点已经显现无疑。
他在跟合伙人的共事过程当中,有一点被质疑,就是他那时候已经是硅谷一颗冉冉升起的超级巨星,很多媒体都在追捧他,当这个公司还是举步维艰、镜花水月的时候,他就给媒体吹了很多牛。
这遭到了他的合伙人弗里克的反对,但是马斯克说这是一个不常规的商业思维。
马斯克这种对产品的宣传,他的不实之处,他对于大众的愚弄,到底是他的缺点,还是他的天才之处?到现在是存在争议的。
但是弗里克跟马斯克之间的争议,很快就以悲剧收尾了。
在创业公司成立仅五个月的时候,弗里克发动了一场政变,他说要么让他当CEO,要么他把公司的人带走,做一家自己的公司。
马斯克不受威胁,他说:“你赶紧去,你去成立你自己的公司。”然后弗里克真的走了。
当时,马斯克就试图说服一些核心工程师留下来,但是他们通通都没有留下来,最后,马斯克只剩下一个公司的外壳和几个核心雇员,就在这样的基础上重新招人。
几周过去,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加盟,公司的前景也越来越清晰。
当时的X.com开发了一个个人间的支付系统,你只需要在网站上输入对方的电子邮箱地址,就可以转账给他们。
支付宝上也有这样的功能,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这种功能在当时的美国绝对是一个创举,因为那时候的银行效率很低,转个账就要花好长时间。
但是现在不用了,你只要输入对方的邮箱地址,就可以转账。
不过不久之后,X.com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出现了,两家厮杀了很久以后,最终以合并结束了这段竞争。
那时候的马斯克面临的问题很多,X.com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用户激增导致的技术问题,网站每周都会崩溃,需要修复,而且网络诈骗行为越来越多,无力抵抗。
银行跟信用卡公司倒是因为他们的用户激增,赚了不少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收取费用。
这个公司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直都在亏损,到最后董事会都没有信心了。
接下来,发生了硅谷历史上最为臭名昭着的一场政变。
马斯克公司内部的一小群员工聚集在一起,密谋推翻马斯克,他们决定把谁请回来呢?
刚刚我们讲,两家公司合并以后,另外一家公司的两个创始人离开了公司,他们决定把其中一个请回来担任CEO。
但是他们不打算直接交锋、光明正大地干,而是决定背着马斯克偷偷行动。
他们趁着马斯克度蜜月,在他登机的晚上,向董事会递交了请愿信。
发生这一切的过程当中,马斯克在飞机上,任何人都联系不到他,包括他的忠心员工给他打电话,他也接不到。
当飞机落地的时候,马斯克就已经被取代了。
一开始也试图反击,到后来发现公司已经打算撇开他,继续往前走,马斯克的态度就缓和了,他接受了作为公司顾问的角色,继续向这个公司注资,成为了当时这个公司最大的股东。
没有生气,这个比较出乎意料,因为他是一个睚龇必报的人。
后来,好多人在网上黑他,甚至出书黑他。
他当时兼并了一家公司,那家公司底下一个员工,就写了一本书,把马斯克描述成一个极端自私、固步自封的混蛋。
他立马就展现出了好斗的一面,一定会回应这样的东西,然后反击,他觉得任何不准确的东西,都必须得到纠正。
但是这段时间,对马斯克更加强烈的批评是什么呢?因为大家觉得他的成功是靠运气。
他表现出来的那些自以为是的性格,给公司内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之前他创业的公司和现在这家金融公司,这两家公司董事会都得出一个结论:马斯克根本就不是一个当CEO的料。
他们认为,马斯克像一个夸张的推销员,自卖自夸自己公司的技术。
但是后面来看,到底是马斯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厉害,还是当时那些谨慎务实的高管更厉害?不知道,没有结论。
但是很多创业者在看到这的时候,应该会松一口气。因为好多时候,对创业者的要求就是要全能,你既要有想象力,又要很谨慎,既要看得懂业务,又要会管人,其实压力很大。
马斯克其实不是一个全才,他在管理公司这方面,实在是太有问题了。
马斯克被取代以后,他的影响力在公司迅速消退,整个公司的员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新的CEO把X.com更名为PayPal,然后卖给了eBay,马斯克在出售当中赚了2.5亿美元,交完税之后,还有1.8亿美元。
然后马斯克带着这笔钱接下来干什么了呢?
在被排挤出PayPal以后,马斯克开始反思小时候关于火箭飞船跟太空旅行的梦想,他认为这个比设计互联网服务更加伟大。
当时他找了很多专家,这些专家也很开心,他们终于又看到了一位富翁对他们的研究感兴趣,并且愿意资助他们进行有趣的太空探索。
他们讨论出一个方案:把小白鼠送出地球。
按照这个计划,马斯克需要买下一枚火箭,把温室发射到火星上去,温室还要能够短暂地开启,采集一些火星表面的土壤,用来培育植物,这样就能够在火星上产生第一口氧气。
火星上是没有氧气的,但如果火星上能够有一个植物的话,就会有氧气。
这个计划特别引人注目,而且又有那么点可能性,特别对马斯克的胃口。
马斯克还提出了要求,能不能给生长室开扇窗,把视频传回地球,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看到植物在火星上是怎么生长的。
他们就开始执行这计划,按照计划,马斯克得先去俄罗斯买一枚洲际导弹用作运载火箭,到了俄罗斯以后,这个火箭没有买成,因为俄罗斯人在马斯克看来太蠢了。
他们在会客的过程当中,先是吃三明治、吃香肠,还要喝酒、喝伏特加,然后还要闲聊个把小时,让马斯克特别难以忍受。
当然,最终购买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马斯克觉得俄罗斯人没有诚意,一直都在耍他,想从他身上赚一笔,最终他特别生气地离开了。
他们不知道马斯克在这件事情上是认真的,很多人看起来这又是一个富翁想要征服太空的例子,有钱就任性,花完钱以后就偃旗息鼓了。
他们都不看好马斯克,但他们不知道马斯克是认真的。
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航天工业背后的物理原理。他看过《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看了好多专业的书籍。
在这一系列近似冥想的学习过程当中,马斯克意识到,如果我自己造火箭的话,应该比向俄罗斯买更便宜。
于是他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叫做Space X,是一个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毫不起眼,位置就在洛杉矶的郊区。
而这家公司主要是干嘛的呢?马斯克想要他的公司大幅度降低每次发射火箭的成本,并且定期进行发射。
这样的话,这家公司就能够为商用或科研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这是马斯克的想法。
这家公司后来的命运如何?我们明天再说。
四、颠覆者马斯克
在昨天,咱们说到,PayPal被卖掉以后,马斯克拿了一笔巨款,建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叫Space X.
Space X会开启美国火箭领域的新纪元,马斯克就认为,太空产业在过去的50年没有什么真正的进步。
首先,他觉得建立这个公司是有机会的,机会就在于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很少,他们每发射一个火箭,都把火箭造得跟法拉利一样,又贵又好,他们能够生产出产品性能极佳的火箭。
但其实,像军方对火箭有需求,市场上是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科学家也有需求,如果火箭很便宜的话,那么科学家就能够做更多的太空实验。
他们有需求,可是他们并不需要开一个火箭当中的法拉利,去满足这个需求,他们有的时候可能是需要便宜一点的本田,就能够满足需求了,
这是马斯克公司的机会所在,作为一个私营企业,Space X可以避免像政府承包商那样的浪费和成本超支,他们认为他们的公司能够把这个事情变得更加现代化。
他们的风险在哪里?造火箭风险在哪,就不用我多说了,1957年到1966年间,单单美国就尝试发射过400多枚火箭,其中一百枚坠毁并且爆炸了。
Space X的优势在于能够吸取过去的教训,还有那么几名经验丰富的员工,这些员工都在波音公司参加过火箭的项目。
但是他们的风险在于公司的预算,发射三四个火箭是OK的,但一旦连续失败、连续爆炸,就没有办法从头再来了,没那么多钱让你去尝试。
而马斯克订立的计划表是怎么样的?他定了一个特别乐观的计划表,他说2003年11月,咱们就要进行第一次发射,而这个时候距这家公司成立也就15个月而已。
最后,马斯克完成自己的目标了吗?
这个过程必然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咱们要从头造一个火箭,需要多少人?有多少技术的难关要攻克?甚至好多服务外包价格特别高,公司就得自己去做,为了降低外包服务的价格。
有时候马斯克还要自己去参与测试,他们弄过一个推进器的冷冻室,冷冻室连续破裂了三次,破裂完了以后怎么办?
马斯克就带着人扎在那做实验,他当时穿的衣服跟鞋子都很贵,但是没办法,最后都弄脏了,好在他们找到了问题,就是硬件有缺陷,然后迅速采取行动,想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行动虽然都只是尝试性的,但是比较有成效,space X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团队氛围,他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一起去抵御别人的质疑。
在这过程当中,他们还得到了一个客户。
马斯克计划第一枚火箭在2004年年初发射,为美国国防部运载一个卫星,等于他得到了一个来自于国防部的订单。
但是随着这个目标日期临近,每天工作20个钟头,每周工作六天都已经是常态,很多人的工作时间更长,他们只有在周日晚上8点左右,能休息一会儿。
那个时候,马斯克就允许大家在一起打一会儿电脑游戏。
马斯克的游戏打得非常好,他有一个招数,就是讲脏话,他讲脏话的时候,就可以干扰对手,然后毫不留情的他,就会把自己的员工在游戏里面炸死。
在这过程当中,马斯克性格有个特点又浮出了水面,他特别喜欢说一些空话。
在火箭即将发射之前,马斯克的销售本能一下就激发起来了,为了博取一些关注,他在2003年12月展示了一个火箭的原型,然后他就开新闻发布会昭告天下,说他们已经制造出更现代化、更智能化,而且价格更低的火箭。
其实好多企业家都喜欢放这种空话,有人失败了,就沦为大骗子,马斯克的空话,最后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Space X的大多数员工,其实他们一方面很渴望加入到这个公司来,同时他们也得避免自己受到马斯克的严苛状态的影响。
有时候,马斯克做得特别过火,比如他会在新闻里面宣称,这个火箭是他自己设计的,工程师就会很愤怒。
还有一段时间,马斯克还找了几个纪录片的制作人跟拍自己,这也让员工很愤怒。
他们已经觉得老板极度自我膨胀了,但那个时候,其实他们还没有成功发射过任何一枚火箭,2004年初,并没有像马斯克计划的那样,在这个时候把火箭发射出去。
一直到了秋天,引擎才达到了发射的要求。
但是即便达到要求之后,他们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他们发现还有很多无足轻重的小事,都会影响到发射,比如导航通信,还有整个火箭的管理系统。
他们发现把各个部分都做好了以后,最后10%的工作就是把整个火箭整合起来,才发现这些设备是没有办法一起运作的。
然后又持续了半年,他们才觉得好像是可以发射了,结果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发射场。
有一些发射场觉得这个公司太小,让他排队排几个月才能发射,他们不愿意,最后,找到了一个太平洋的小岛,他们把那个项目搬到小岛上,与世隔绝。
特别滑稽,一个刚刚起步的火箭公司,在一个小岛上完成了一项人类已知的最困难的工作。
而且整个团队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怎么发射火箭,他们经常把火箭放在发射台上,垂直地竖立几天,在检查的时候,就发现有各种问题。
工程师会在长时间工作累了以后,把火箭再放回去,以防止空气当中的盐分对火箭造成损坏,然后再拉出来再检查,再放回去。
就这样,一直到他们在岛上待了六个月以后,他们觉得准备就绪,可以发射了,然后第一次发射。
发射前检查的时候,有一个重大问题被检查出来了,就是液态氧气罐的一个阀门关不上,导致液态氧蒸发了。
那就赶紧去修,但是因为损失了太多燃料,导致没有办法在期限内进行发射,就等。
终于等到下一次准备发射之前,工程师又发现火箭的配电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更新新的电容,就派员工坐飞机出去买新的电容。
终于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万事俱备之后,他们又要发射,准备点火了,火箭冲上云霄,变得越来越远,25秒以后,发现本来垂直向上飞的火箭开始旋转,最后失控落到地面。
所以这次发射就失败了。
马斯克在事后分析的时候写到:Space X会继续努力,不管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罢休。
他们最后把这次失败的原因归咎到一名技师身上,说技师没有把什么东西拧好。
但是多年以后,当他们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觉得当时做了一个很糟糕的决定,其实不是那个人的问题,他们当时把错误归罪于技师和他的团队,只是为了给世人一个交代而已,这是他们后来的反思。
不管如何,失败了,一年以后,他们准备了第二次发射。
2007年3月份,试点火成功,终于这个火箭又升空了,升空以后,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四分钟都很正常,一切都按计划实现了。
然后大家在一起欢呼,火箭越来越小,但是后来发生意外了,火箭开始胡乱冲撞,最后爆炸了。
这次失败对于Space X的工程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有些人已经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个小岛跟大陆之间来回。
等到Space X能进行下一次发射的时候,距离马斯克当时的目标已经过去四年了。
这时候,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呢?马斯克当时通过互联网产业积累的财富很快就要花光了,这是第二次发射失败。
第三次又要发射,第三次发射就到了2008年,在这之前,马斯克还经历了离婚,而且离婚离得特别不堪。
他老婆喜欢写博客,关系好的时候,天天在里面透露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特别可爱的马斯克,要离婚的时候,就披露了很多离婚细节,让大众看到了马斯克身上不堪的那一面。
总之,这一切对他打击很大。
不过在这样的打击之下,Space X还是进行了新的发射尝试,这就是第三次。
第三次发射顺不顺利?当一级舰体跟二级舰体分离的时候,火箭发生故障了,这次发射又失败了。
这次发射失败让整个Space X军心大乱,成年人在一起开始哭,所有人都身心疲惫。
Space X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第五次发射了,马斯克在这时候已经投入了1亿美元,而且那时候已经有特斯拉,所以马斯克手头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了,他们只有最后一次机会,就是第四次发射,如果第四次发射不成功,可能这个公司就要破产了。
第四次发射之前,由于大家太过于紧张,所以人们开始犯愚蠢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火箭的箭体会用一个船运到岛上,但这次他们太着急了,没有耐心等待漫长的海上运输,所以他们这次租用了一个军用货机,打算把火箭送到岛上。
结果把这火箭往下卸的时候,发现上面有几处凹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问题,所以他们又开始派出增援的团队去修这火箭。
这次发射虽然坎坷,但是最后成功了。
第四次发射,马斯克公司把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送入了太空,进入了轨道,500个人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比马斯克原先计划多了四年半,他们创造了现代科学跟商业的奇迹,最终这件事还是做成了的。
四次发射,六年时间,几乎所有的财富都被消耗完,这样的魄力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他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爱迪生的故事,我们经常看到那种百折不挠的成功故事,但真正在生活当中,自己去实践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经历一次一次失败之后,然后去调整,最后成功的过程。
在这过程当中,人的耐力,人的毅力,人的乐观精神有多重要,因为任何一次放弃,都不会有后来的结果。
所以不管是造一个火箭,还是生活当中的一些困难,或者是工作当中的一些挑战,其实都跟造火箭的过程是一样的,一次失败然后调整,一直到调整成功,只要最后的成本你可以承担,你会等到那一天。
而另外一个启发是什么?就是好些工作看上去非常艰巨,比如造一个火箭,这是以前大多数人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再艰巨的工作,也有可以着手的地方。
马斯克就是从自己研究开始着手的研究,去俄罗斯想要购买,结果失败,然后花钱招到一些专业的人一起做,做了六年,才把一枚火箭发射到了太空当中。
就是再巨大的工作,也有着手的地方。
生活当中也是这样,好多看上去非常困难的挑战,其实只要你把头扎下去,未必后来是不能成功的。
我觉得这是他造火箭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
到明天,我们会跟大家分享特斯拉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贴近我们很多,我们生活当中,都可以看到特斯拉很酷的车,它是怎么来的呢?
五、马斯克的现在和未来
在昨天,我们了解了马斯克的公司Space X的诞生,以及后来火箭成功发射的过程。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他另外一家企业,叫特斯拉。
这家企业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
特斯拉最初的创业团队来自于硅谷,他们是用IT的理念来造汽车的,他们并不懂怎么样造一辆汽车,就是很多年轻的工程师硬上,就把汽车给造了出来。
他们跟这种以底特律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厂商的思路是不一样的,所以特斯拉造电动车,经常会被认为是一个硅谷的小子大战底特律巨头的故事。
具体有哪些不一样?我来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必须要斥资去配备一支车队,用来做碰撞测试。
但是特斯拉承担不起这样的成本,也没必要承担,特斯拉在做撞击测试的时候,有数千项测试是交给擅长计算机模拟的第三方机构去完成的,所以就能够节省一大笔测试用车的成本。
而且特斯拉的工程师有他们的硅谷作风,在瑞典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有一条专门用来测试断裂跟摩擦程度的赛道。因为那儿有冰面,所以车子可以在那去接受冰面上的检查跟调整。
一般的做法是在这花两三天测试汽车,得到数据之后,把数据给到总部,然后花费几个周的时间,开会讨论怎么样对汽车进行改造。
但是特斯拉的做法跟一般做法不一样,他们派工程师来到当地,一边测汽车一边实地进行数据分析,当汽车的某些设置需要改动的时候,工程师现场就可以调整一些代码,然后把车送回到冰面上继续接受检测,这就跟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不一样了。
如果是宝马的话,可能需要开好几个会,互相指责是谁造成了这个问题,但是特斯拉可以自己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掉。
所以他们这种硅谷风格的创业,效率是很高的。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也不是很看好从硅谷出来的这些工程师造的汽车。
咱们来看一下,特斯拉是怎么诞生的。
现在的马斯克风光无限,而且媒体对他的报道,基本上都是正面的,提到马斯克,就是特斯拉。
但是其实埃隆·马斯克不是特斯拉的真正创始人,真正提出用锂电池作为电动车能源,在硅谷创立了第一家车企的那个人,已经离开公司了,叫做马丁·艾伯哈德。
他曾经帮助过一家电动汽车公司渡过难关,作为交换,他希望那家电动车公司可以用锂电池作为车的动力。
锂电池,就是咱们笔记本电脑当中的电池,咱们坐飞机的时候,经常就被提示锂电池要特别处理,这个就是锂电池。
用锂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那家公司不愿意干。于是,马丁·艾伯哈德就自己干。
因为他发现美国很多停放超级跑车的私家车道上,经常会出现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他认为富豪开这样的混合动力汽车,不是为了省油,只是想要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这个想法,或者比较新潮。
他认为其实有机会的,所以他就找人一块组建了新公司,取名叫做特斯拉。
特斯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发明家和电动机的先驱。叫尼古拉·特斯拉,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名字很酷,所以他们就定了这个名字。
当他们找风险投资的时候,找到了马斯克。马斯克之前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最终就投资了。
于是就这样一个公司,他们用的还是硅谷创业的那套方法。他们没有打算跟传统的汽车行业寻求建议,他们雇佣了一些年轻的对新事物如饥似渴的工程师,顺势去思考下一步怎么走,总之,他们就开始造汽车了。
他们刚开始造车的时候,车身是买的,他们的真正的精尖技术,集中在电池组的设计上,那么多块锂电池并联在一起,去给汽车提供动力,之前没有人尝试过,最终他们还真的做出来了。
四个月之后,他们打造的新型汽车原型就诞生了。
马斯克特别开心,但后面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工程师有一天高兴,就觉得应该做点有趣的事情,比如把汽车的电池点燃之后,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其中有个人就把20块电池绑在一起,给点燃了,点燃之后,电池就跟火箭一样飞出去了,把工程师都吓得冷汗暴流。
他们就回去开始做这种一次一次的实验,看看到底为什么会爆炸。做过实验以后,他们对于电池内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当然,他们找了一些方法来阻止爆炸,在这个过程当中,消耗了几千块电池,但是努力很值得,后面他们就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这也是他们从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特斯拉的第一个车出来以后,车身是买的,后面他们就聘请了设计师给跑车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外观造型,这车的名字叫Roadster.
这车亮相的时候,还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觉得这车太棒了,这个话题特别火爆,以至于很多车展邀请特斯拉派一个Roadster去参展,并且不要任何费用。
这个车火了以后,剩下的事情就是量产这个车,但就是量产这个过程,差点让公司破产。
特斯拉的高层在早期阶段,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他们对于车的变速系统做了错误的假设,变速系统是有问题的。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内部做计划太随意,在哪产零部件,怎么采购太随意了,导致他们最后生产车的成本很高,
当时马斯克派了一个专业的人跑去这个公司做调研,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最终这个人给的调研报告,把马斯克吓坏了,最后的生产成本比他预估的高太多,价格高的话,没法赚钱。
CEO马丁对艾伯哈德的能力遭到了质疑,很多特斯拉的工程师都有相同的感觉,觉得他作为一个CEO,已经江郎才尽。
公司的元老特别欣赏他作为工程师的才能,当时特斯拉曝光的时候,大多记者都围绕着他去问一些问题,因为觉得这车是他造的,他是工程师代表,那时候忽略了马斯克。
马斯克很愤怒,觉得自己没有成为焦点,到后来还是这样。
事实上,艾伯哈德把特斯拉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崇拜工程师精神的团体,但是公司的其他方面被忽略了,所以人们就质疑他有没有能力,把公司从研发阶段带到生产阶段。
因为你的成本问题,成本高到难以置信,还有变速系统问题,还有供应商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公司的运作。
最终导致特斯拉交货出了问题,开始拖延发货日期,那些交了预付款的人,就气疯了。
到这,特斯拉真正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跟马斯克就闹翻了,其实之前他们相处还可以,他们都属于聪明人,但是当马斯克知道Roadster真实成本的时候,就觉得艾伯哈德在管理公司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而且他还试图对董事会隐瞒事态的严重性。
那时候,马斯克是在后面的,埃伯哈德是CEO,他认为艾伯哈德试图跟董事会隐瞒事态的严重性,基本上就是在欺骗公司。
最后,马斯克就把艾伯哈德给从CEO的位置上撤下来了,换了一个新的CEO,而新的CEO又在公司愿景方面,跟马斯克产生了分歧。
新的CEO打算把特斯拉的资产打包,装扮一番之后卖出去。但是马斯克对于他卖出去的计划一点都不感兴趣,他希望他们做这个车,能够在电动车行业引起轰动的,所以他又把CEO换了,最后换了一个傀儡CEO.
这时候,马斯克开始频繁增加他的曝光率,试图平息媒体对于特斯拉的各种负面报道,而且他也强势地参与到公司的运营当中。
特斯拉的员工很快就见识到了马斯克的风格,他们成本模糊的日子过去了。
因为埃隆·马斯克是个非常严格的人,比如他要把这成本削减下来,他就发表演讲,要求大家在周六日继续工作,并且睡在桌子底下,直到他说的计划完成。
有人反对说:“我们工作太辛苦了,我们需要陪陪家人。”
他比马云的996还要狠,他直接跟人家讲:“我想告诉那些人,我们破产之后你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家人的。”
所以你看,马斯克是一个必须要把目标变成现实的人,最终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有些员工身心遭到了严重透支,所以他们纷纷离开了公司。
特斯拉能够经受住一些早期员工的流失,是因为它的品牌效应特别好,能够让公司持续招人,招到一些顶尖的人,还有一些在传统大型汽车企业工作的人,所以在人才方面,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后面,他们又发布了第二款汽车产品,叫Model S.
Model S的出现让同行大惊失色,它的性能非常好,而且长得也酷,很多人愿意买,同时他的购买体验也很好。
我去买车的时候,最讨厌那些满脸写着精明算计的销售员在那步步紧逼,跟你去讨价还价。
但是你去买特斯拉就不用,你可以直接去官网或专卖店买,跟买一个iPhone是一样的,没什么需要还价的,服务特别好。
所以特斯拉的Model S特别受欢迎,刚开始传统制造商觉得Model S也只是一个小儿科,只是一时的狂潮,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不是这样的。
2012年11月,也就是在特斯拉正式出货的几个月后,Model S被《汽车族》杂志评为年度汽车,投票是无记名的方式投出的。
所以Model S当时打败了保时捷,打败了宝马等等,并被杂志称为美国仍然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有力证明。
包括通用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他们开始成立专门的小组,去研究Model S,研究特斯拉,研究埃隆·马斯克的创新方式。
特斯拉获得的成就,是值得众人深思的,马斯克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造一款在任何方面都不妥协的电动汽车,他做到了,而且他扭转了数十年来,外界对于电动汽车的差评。
Model S的横空出世,让马斯克占尽了风头。在后面,他们还有Model X等等系列的车。
特斯拉已经不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企业,它上市了,而且还成为了世界500强,至此,埃隆·马斯克身上又有了一个成功的标签,就是特斯拉。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家太阳能公司,做的也非常好。
马斯克的三家公司,在接下来十年的发展当中,仍然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马斯克能够把他的规划实现的话,那么他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人跟创新者之一。
作为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的成就会被载入史册,当其他国家跟公司因为犹豫不决碌碌无为的时候,马斯克已经采用了最可行的方法来对抗全球变暖,而且还能提供人类去其他星球避难的计划,他给企业家树立了榜样,恢复了人类对于技术改变生活的信仰。
到现在,埃隆马斯克仍然马不停蹄,未来这三家公司的命运,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这种从0到1的精神,把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一点点变可能的过程,是我们可以向埃隆·马斯克永远学习的。
如果你想要
送大家一句话:
渔夫在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
我是双平,最后祝大家早日发财,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