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FM中听到台湾大学有一口有名的钟,名叫傅钟。傅钟是以某一任台大的校长傅斯年来命名的,就在台湾大学的校园里面,以前台大下课的时候就会敲这口傅钟21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傅斯年校长认为一天其实只有21个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要拿来沉思的,他认为一天如果能够找出三小时来沉思,那么另外21小时就会过得非常的清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我今天利用了一点时间沉思自己的性格。我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情绪,很容易被这些接收到的情绪所影响,只要亲近的人感觉到不安跟焦虑,我也会跟着不安,焦虑,乃至于想办法要解决这个不安与焦虑,这是敏感型人格。所以一定要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其他的情绪跟我无关,不需要我来负责任。敏感型人格继续发展容易衍生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把自己搞得累得半死,而是在于这样子根本就不讨好。因为如果我们的人设是这样子,到处去讨好所有的人,只要有一次不讨好对方,之前所营造出来的什么一团和气、和谐的人际关系,都会化为乌有,因为别人已经把我们的好讲话好相处,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被拒绝了,比起被一般人拒绝,会更令人不爽。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跟另外两所大学联手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叫做做好人真的会垫底吗?很有趣,调查结果显示,好人得到的薪水比难搞的人要低,在工作场合当中难搞的女生比好搞的女生多赚5%,难搞的男性。比好高的男性多赚18%。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有时候的确跟原生家庭有关系,爸爸妈妈在表达对小孩的爱意的时候。有些爸爸妈妈会用很坚定的语气说“不管你表现怎么样,爸爸妈妈都一样爱你!”,在这种气氛当中长大的小孩,会知道自己跟世界拥有一份稳定的关系,不会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什么不同而失去这份爱,可是有一些爸爸妈妈在跟小孩子传达爱意的时候,除非附加一些条件,我们常常听到妈妈说“一定要好好用功读书,叫妈妈才会高兴哦,你要乖乖的爸爸才会喜欢你哦!”。这种爱就是附加条件的爱,小孩子听久了就会有压力,也许这些爸爸妈妈并不是真的这样想,这些爸爸妈妈心里的爱应该跟其他的父母亲一样多,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世界的关系很不稳定,只要自己表现的不好,不讨人喜欢,一切都会崩塌。结合心理学书籍的指导,我打算从以下三方面做起,改掉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第一步,不要急着自责,要先观察自己怎么讨好别人的,在每一次故意做的讨好别人的行为之后,记下来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对方这么做,是为了要讨好谁,如果不这样做,是担心会惹到谁吗?这个步骤有助于我们认清每个人的面目,而不是很模糊而抽象地去讨好每一个人。第二步,当别人拜托我们的时候,不要立刻答应对方,把答复的时间拖长,比方说我下个礼拜再回答你,给自己时间去考虑,真的这样做吗?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跟心力真的值得吗?这个步骤的功能是帮助我们自己,不要反射性地对别人的拜托都说好。第三步,假设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那我还会有什么优点吗?想一下自己身上有什么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而不是靠着别人喜欢我,逗别人高兴来建立自己的价值!
思“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