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庭会生病》读书笔记(1)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生病了,既是这个人的问题,也是其所处的环境的,尤其是人际系统的问题,而家庭就是最重要的人际系统。因此,治疗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同时调整、改变他的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治疗病人本身。”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教育一个问题孩子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身上,总是考虑孩子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所在的环境出了问题?这个环境可能是家庭环境,可能是学校环境,也可能是学生的交际环境出现了问题。忽略了环境的影响,让问题变得不可控制,效果不佳。
“人是活在关系中的动物,在关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跳起了一个不断重复的舞蹈,跳得不顺利时,总以为是别人踩了你的脚,却不知道自己也在掐着别人的脖子。”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的目光一直看着别人对于你的伤害,却不知道自己对于别人的伤害。关系是相互的,伤害也是相互的。看别人的时候,也要看看自己存在什么问题?
“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源于书中的故事,一位老奶奶陪伴植物人的丈夫。她坚信丈夫只是睡着了。十年如一日。这句话让我想到的了父母对于孩子的信念是什么?尤其是后进生的父母。面对孩子不如意的成绩,是否真的坚信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人才?或者坚信孩子会变好,然后和孩子一一起成长好和变化。很多家长的陪伴是没有信念的陪伴。很多后进生的父母对于孩子没有报任何的希望,只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亲子关系。陪伴不止是保证吃饱穿暖,而是一种互动。
“疾病之外的意义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重要。与‘信念’(理解)、‘陪伴(互动)和‘意义’(功能)相关的临床实践丰富了我的精神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过往的经历会使症状具有超越疾病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这些意义比治疗疾病本身根据有价值。’”“看见了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陪伴者,更愿意了解患者背后的家庭故事,这让我的工作不那么枯燥乏味了。”“陪伴”、“理解”、“信念”是老师需要拥有的。课堂知识之外的意义有时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背后的故事,让教育不再枯燥,不在冰冷。
“有问题的家庭背后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批评、指责、冷酷、紧张和控制是这些家庭的基调,但是这些让人不舒服的表达在家庭成员间是互为因果、互相塑造的。”问题家庭的疗愈需要打破恶性循环的链条。因此,问题孩子的问题不仅是孩子的问题,还有家庭的。解决不了家庭的问题,孩子还会被带回那个死循环。
“家庭是否健康要看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和沟通的,能否达成家庭的目标,完成家庭的任务。”现在的家庭缺少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近在咫尺,大家都抱着手机玩游戏,彼此没有交流和沟通,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关系。一个有问题的家庭,一定灭有目标,没有任务,活的比较自由,比较任性。目标和任务会让家人凝聚,让家人们变得更加的团结。
“父母的首要功能是养育,养育过程中与孩子的日常互动是孩子的依恋关系建立的根本,互动中的心理和身体的接触是依恋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父母不能和孩子充分接触可以
说是当今社会最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在的父母和孩子没有充分的接触,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的严重。父母只负责生下孩子,剩下的养育就交给爷爷奶奶。父母们用所谓的金钱和孩子链接。这样的接触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变得越来越疏远,亲子关系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