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从小就很爱写作的朋友,中学时就经常给各种期刊投稿,大学四年赚取了相当可观的稿费。记得毕业我准备简历的时候都特意找他帮我把把关,当时他还十分客气地和我说:以后写什么都可以找我帮你看看,从小到大没什么特长,唯独写作还是能秒了80%的大多数的。
直到前段时间,认真写了几万字后,突然想起了他,很想与他再切磋一下,就把一篇反响相对不错的文章发给他,他对我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的写作上的巨大进步非常惊讶。
”你现在的写作水平一点都不比我差,这才几个月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态度让我陷入了沉思:虽然只写了几个月,但愿意接受投稿的小编确实越来越多,近期也有领英这样的头部大号同意转载,粉丝数和阅读量也在缓慢且稳定的上升。除了深耕内容,这几个月也确实参与了不少新媒体写作课程,包括知名职场大号Spenser,行业内领先的三节课、插座学院的相关课程等。因此,今天想试着给大家总结一下,不过是以和传统写作课程完全不同的方式,绝对比那有趣的多。
1
在写作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读者会在什么情况下阅读你的文章。在如今这个完全的知识快餐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碎片化的时间见缝插针地来看公众号吧。早晚乘地铁、午休、睡前……这些状态下读者的心态都极为放松,更多的是想娱乐而不是学习。
所以,传统的论文型长篇大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干货满满的专业性公众号往往做不大。专业文章给专业的人看得嗨拼的是知识,专业文章能让普通大众看得勃起拼的是真技术。如今的新媒体写作更像是打造一个娱乐产品,比如电影,我们是导演,读者是观众,文章就是我们创造出的希望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美好的梦。
2
写作和电影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框架结构。
前段时间大火的热文《我是范雨素》中,主人公范雨素从小命运坎坷:出身贫寒,初中就被迫辍学,20岁北上后工作处处碰壁,又遭遇了渣男,不得不独自带着女儿艰难打工过活。但心里的那份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之火却始终没有被冰冷的现实浇灭。与同好组成文学小组,醉心于写作。后来又找到了相对好一些的教书、育儿嫂等工作,用尽所有的力量改变现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篇刷爆网络的爆文使其一炮走红,出书、约稿等邀请接到手软,曾经的梦想如今唾手可得。两个女儿也在母亲的含辛茹苦下长大成才,大女儿更是成为了年薪9万的白领,并在大城市扎下根,远远跨越了母亲的阶层,脱离了贫瘠的原生家庭,真正的改变了命运。
从结构来说,这不就是最受欢迎的好莱坞大片模式嘛:弱小的主人公横遭不幸:家人遇害、恋人离去、事业受挫、甚至自身也受到严重的伤害……但主人公依旧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奋发图强,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逐渐强大,最终与恶势力(命运)决斗并获胜。果然这类故事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能击中我们的痛点,堪称最万能的结构。
而去年刷屏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则更像是爱情悲剧的模式。开头是女儿病危,家人望着天文数字与仿佛悬在浮沉中的女儿的命运发愁落泪,结尾则回到了女儿小时候玩游戏投进爸爸怀抱的温馨美好的生活场景。就像是让你看到了残缺的事物后,再把曾经完整的美好展示给你,残忍但极具冲击力,和韩剧结局中由于车祸、绝症等,相爱的情侣天人永隔,主人公最后回忆起曾经的美好非常相似。看来怪不得直到今天很多故事还在用这个20年的老梗,而且还能赚足观众的眼泪。人性的弱点才是写作者最应该掌握的。
3
从电影的角度考虑,所谓的爆文根本就没有秘密。
很多付费课程讲烂了的爆文元素:悬念、伏笔、对比、转折……其实总结起来,就相当于一部悬疑推理片。就拿诺兰的《记忆碎片》做例子吧。
电影中男主突遭歹徒的袭击,妻子被残忍杀害,自己也受到重创,患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只能记住十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为了替妻子报仇,男主凭借纹身、纸条等零碎的小东西,保存记忆,收集线索,展开了艰难的调查。案件的蛛丝马迹渐渐浮出水面,真相似乎只蒙着一层薄薄的白雾……
很多认知类、自我提升类的爆文结构和这个很像:通过几个故事给出零星的线索,让读者沿着作者设计好的路径走,逐渐把这些线索串联到一起,最后找到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也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因此产生强烈的共鸣。承认吧,你转发的文章里一定有这种的,只是当时你还不知道。
4
很多电影手法用在写作中也是毫无违和感。
老生常谈的倒叙、插叙;穿越电影里经常用到的以现在和未来为明线与暗线的交织;与《中国合伙人》类似以多个人物为多条主线,同时展开故事,最后殊途同归到同一个主题;以时间顺序为主,类似《万物理论》等经典传记片的模式:挑选几个主人公关键性的阶段做深入的叙述,勾勒其完整的一生;表现物是人非所用的10年前和10年后的镜头快速切换,通过强烈的对比带给人心灵的触动……这样考虑,思路是不是立刻就打开了。
哪类电影都有传世经典,所以哪一类结构用好了也都能产生爆文。当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自己对这些结构排列组合,灵活运用,最好是创造一种新的结构,毕竟,最好的模仿也比不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