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小故事:一位母亲分享,她的儿子,因为放学后母亲没有陪他去打篮球,回到家后把家里全砸了,最后母亲寒心地说:“不知道生儿育女的意义是什么?”
此时的母亲还不知道,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一个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长大,他最终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
小故事中的儿子,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平时的生活状态,但是,只从他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被骄纵着长大的孩子,才会在他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做出另母亲无法理解的举动,其实,他的今天,早已在过去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有迹可寻。
男孩之所以敢砸家,那是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砸过无数次,每一次都没有得到正确的纠正,让他以为这是正常的。
男孩的母亲大概也没想到,小孩子发发脾气的行为,有一天会演变成暴力砸家,这是全家人共同的家,却因为他一时的不顺心,说砸就砸,可见,在这个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所有人都必须以他为中心。
养育孩子,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情。
管太严了,压制了他们的天性;放太松了,他们又失了分寸。
晚上,我看书有点喝,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水杯喝水,我正喝着,女儿突然说:“妈妈,我也要喝。”但已经晚了,我把水喝完了。
她显得很不高兴,我说:“我喝完了,你重新去倒杯水喝吧。”
她气嘟嘟地说:“为什么每次都要我去?”
我突然意识到,她的心理过于自我了。
平时两个人在家,我并没有要求她做多少事情,有时,还会去监管她的事情,我很少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直到此刻,我瞬间意识到,我错了。
一直以来,我都自认为是一个好妈妈,为孩子做了许多,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自我感动。
我成为了别人口中一切代劳的妈妈。
其实我特别希望她能独立的生活,自律的学习,但是现实的生活中,我却砍断了她自我实践的机会。
小时候,我给她讲绘本,让她养成了依赖听绘本的习惯,导致现在她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
生活中,从不要求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认为那只是小事,我随手就做了,却不知道,正是我的随意,错过了陪养她家庭责任感的大好时机。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做为母亲,我总是想把最好的给我的孩子,希望她吃好,睡好,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把好的留给她,可是,惯子如杀子,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养成了她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
饭桌上,她希望把她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眼前,并且要让她吃够,如果不多了,她希望你全留给她吃;
买了好吃的水果,她自认为就是给她买的,妈妈吃一点都不高兴;
只要是她爱吃的、爱玩的,她都觉得应该给她。
这样的性格很可怕,现在还只有七岁,还有很多她不敢太张狂,一旦年纪再大一些到叛逆期的时候,那就更不把长辈放在眼里,我现在想想就后怕。
还好,现在还有改变的机会。
养育一个孩子,不能掉以轻心。
曾看过一句话:养育一个孩子,前半辈操心,后半辈子省心;前半辈省心,后半辈就操不完的心。
在他性格特征还未成熟的未成年时期,如果父母放任不管,任其发展,等到成年后,问题会逐渐显露出来,那时想管都管不了了。
只有从小建立规则,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是歧途,他们才能在成年后步入正轨。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