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普兰和他的时代】
【库普兰生平】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 1668年12月10日生于巴黎,1733年9月12日去世。法国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库普兰比巴赫早出生17年,比路易十四晚出生30年。
【歌曲】十七世纪初期,独唱歌曲在意大利广泛发展,成了传播全新的、强烈而着重装饰风格的工具,而这种风格则预示着巴洛克时代的到来。在法国,鲁特琴一直作为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法国歌曲不能表现意大利咏叹调那种热烈的情感和出色的演唱技巧,但它精妙复杂的旋律装饰艺术是何等的出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减值(diminutions)或装饰变奏(doubles),我们在库普兰的歌曲音乐和大键琴音乐作品中都能见到它们。
【舞曲】大部分的法国歌曲都充满淡淡的柔情和带有舞曲音乐的优美节奏。舞曲是十七世纪法国对音乐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舞曲传遍了所有的欧洲国家,而且在巴洛克时代它的形式启发了法国以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率先示范,据悉他年轻时曾一天几个小时刻苦练习库朗特舞曲。
舞蹈的全部表现形式成为法国音乐中最重要的形式。在法国,舞蹈的影响如此巨大,可以说——法国的音乐是为舞蹈而存在的。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键盘乐组曲中独一无二的舞曲乐章已经完全独立于舞蹈。庄重的阿勒曼德舞曲、高贵的萨拉班德舞曲带来的庄严时刻;布列舞曲和吉格舞曲则产生欢乐的瞬间;法国库朗特舞曲中可以找到轻快的节奏;小步舞曲、加沃特舞曲、帕斯皮尔德舞曲……等都进入了每个国家的器乐曲中。
【法国歌剧】随着意大利出生的音乐家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的出现,法国宫廷芭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位作曲家把芭蕾舞编入“法国歌剧”中。与意大利歌剧不同,法国歌剧包括了合唱、芭蕾、戏剧,以及早期歌剧的全部特点。库普兰在题为《吕利颂》的管弦乐组曲中,对吕利大力称赞。
【库普兰音乐】库普兰从法国音乐传统中继承了歌曲、舞曲、大键琴组曲、经文歌、芭蕾、抒情戏剧等等形式和独特的法国音乐表现手段,库普兰还是法国首先采用意大利风格的作曲家之一。
1661年,随着路易十四开始亲政,各种艺术都接受了前所未闻的官方控制。法国最优秀的音乐家都试图汇集在凡尔赛宫,创作室内乐、教堂音乐或侍从音乐。库普兰在巴黎热尔韦教堂任管风琴的同时,在每年的前三个月里为皇家教堂工作。创作的同时,库普兰还要负责皇家子弟的大键琴教学工作。
【意大利风格浪潮】在法国,意大利风格长期不被普遍接受,在十七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人对外国音乐都持冷漠阻挡的态度。凡尔赛在十七世纪的最后20年中,宫廷文艺活动逐渐没落,音乐开始呀巴黎渐渐兴盛起来,巴黎日益成为世界闻名的城市。法国人逐渐发现和演奏意大利音乐,尤其是室内乐。
25岁的库普兰曾变换着自己姓名的字母顺序,写了许多三重奏鸣曲,以此冒充意大利作曲家。在库普兰的成熟作品中,意大利的技巧完全被吸收进作曲家自己的风格中。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的融合成为库普兰真正的艺术理想。这两种风格的结合丰富并改进了法国音乐中的古典主义传统,让更具个性化、更亲切活泼的音乐表述法,代替了吕利的浮华音乐形式。
【装饰音】装饰音的作用之一就是使音乐的进行更具灵活性。节奏的细微变化是通过带有精妙装饰音的音乐形态来获得的。
法国装饰音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提高其充满诗意的形态中现有的表现力。许多装饰音,作曲家通常愿意歌者或演奏者按照自己的训练水平、经验和喜好来选择适当的装饰音。
对于大键琴音乐来说,库普兰则会更加明确的通过在音符庞标注缩写的符号来表明装饰音的变化。他的全部要求就是演奏者必须按照他的装饰音要求进行演奏。而在一名优秀演奏者手中,装饰音融进了音乐的旋律中,听起来完全不像是附加在音乐上,而像是从其内部产生的一样自然、流畅。
【小结】在库普兰音乐精致的外表下,有着坚定、执着的成分,而这种坚定执着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演奏和欣赏库普兰的作品,要注意的正是这一点。
【二:宗教音乐】
【两部管风琴弥撒曲】二十二岁的库普兰1690年第一次出版《管风琴作品集》,收录了两首弥撒曲:《堂区弥撒》(Messe pour les paroisses)、《修道院弥撒》(Messe pour les convents)。库普兰的管风琴音乐是用法国古典管风琴创作出来的。所以演奏库普兰管风琴弥撒曲是不能使用十九世纪浪漫时期管风琴的。
管风琴弥撒曲是古老的应答歌唱习惯的延伸,在应答歌唱中,牧师与唱诗班轮流唱着素歌。随着复音音乐的发展,唱诗班的应答常常采用各种精心写作的素歌形式。在管风琴弥撒曲中,乐器取代了唱诗班的角色。在库普兰时代素歌与管风琴应答的交替出现成了持续多年的传统。
《Couperin: Messe pour les Paroisses & Mes》
库普兰的《堂区弥撒》和《修道院弥撒》都完全可以用作音乐会的演奏曲,每首弥撒曲都是以二十一首风格成对比的组曲。这两首弥撒曲同时带来了庄严、戏剧性和世俗化的因素以及静思。
【黑暗的功课】库普兰作于1714年的《黑暗的功课》(Lecons de tenebtes),只发表了前三课,他自己声称正在写其余的六个部分。时至今日,我们能到看的只是前面三课的乐谱。
这种丰富多彩的和声运用是整部作品显著的特点之一,尽管它可以被看作是意大利音乐对库普兰风格的影响,但是《黑暗的功课》的和声别有风味,使人联想到它基本上还是法国的思维方式。
《Couperin : Leçons de Ténèbres》
《黑暗的功课》是库普兰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把十七世纪以来的礼拜仪式传统带到了法国此类音乐的最高点。
【经文歌】库普兰已知的经文歌作品总数达到34部。除1704年《短诗曲》中的一个乐章要求皇家教堂的所有男高音与男低音都参与演唱外,他所有的经文歌都是为独唱、重唱写作的,其中多数都有乐团伴奏。
从这些经文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库普兰充分利用了宫廷所提供的人声资源,它们既反映出歌唱者的素质,又反映出库普兰自己的音乐想象力和技巧水准。
【三:室内乐】
【国民】(Les Nations)库普兰的《国民》三重奏鸣曲发表于1726年。它的几个主要特征表现在其织体上:两个较高声部的乐器加一个伴奏的数字低音,后者既可以加入两个高声部赋格性质的关系中,也可以提供一个最低声部。
库普兰的奏鸣曲具有这种特点:上方的声部被描述成为“dessus”(即高音乐器)而写作的。尽管库普兰的三重奏鸣曲活泼有力,但也不乏法国音乐温和优雅的特点。
《国民》包括了库普兰称之为组曲的四部乐曲,每部组曲分为两个部分: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帕纳斯山或科雷利颂】(Le Parnasse ou L'Apotheose de Corelli),从库普兰模仿科雷利三重奏鸣曲到1724年库普兰55岁出版《科雷利颂》,时间相隔30多年。刚好是他发表器乐重奏的时候(1722-1728年)。《科雷利颂》显然表明了他对外国作曲风格的掌握要比早期的三重奏鸣曲更全面。
库普兰以《科雷利颂》表达了他对这位意大利音乐大师的热爱与感激。
【吕利颂】1725年,库普兰发表了纪念吕利的作品《吕利颂》(L'Apotheose de Lulli),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把科雷利和吕利两位音乐家共同置于帕纳斯山上,进一步颂扬了科雷利。这部作品的每个乐章都有明确的标题,比如:阿波罗对吕利和科雷利说: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融合必定会创造完美的音乐。明确显示出库普兰统一法国和意大利风格的理想。
《COUPERIN: Apotheoses 吕利颂/科雷利颂三重奏》专辑链接
《Couperin: L’Apothéose de Lulli 吕利》专辑链接
《吕利颂》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库普兰最引人入胜的音乐篇章,还用音乐对当时两个主要名族的音乐风格做出了机智的评价。这部作品中,库普兰微妙暗喻的意义是明显的。
BBC音乐导读:库普兰(上)\云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