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第八·索引
8.1.189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190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3.191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4.192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5.193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6.194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8.7.19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8.196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9.197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10.198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11.199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8.12.200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8.13.201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14.20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5.203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16.204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8.17.205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8.18.206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19.207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20.208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8.21.209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本篇共二十一章,比较集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记录孔子对尧、舜、禹等古代圣君的赞美,二是连续五章记录了曾参的言论。其他记述的孔子言谈则泛及礼乐、治政、学习、品格等内容。孔子一再称颂古代圣君,实质上是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期待,古圣贤的道德表现,正反衬出当今统治者的严重不足。孔子一向认为,居于当政的地位,自然有别于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他理应具备相应的品性,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从这个意义看,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主张也就比较容易理解。统治者应该高度负责地把握政事,那么普通百姓只要执行即可,百姓是不需要也不应该议政干政的。这是孔子一贯的思想逻辑。本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语,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的同一个道理。不过后世学者对上一语的理解存在较多争议,有的对“民”的内涵作出别一种解释,有的把句子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这样,语意就变得截然不同。显然,这些理解都希望回避原句中显露出来的愚民思想。关于曾参,因《论语》中唯他与有若基本上都以“子”尊称,故有人以为《论语》出于曾参、有若的弟子所记。后《孟子》对曾参事迹有较多记载,宋、明儒者遂有曾参、子思、孟子为儒学正传的说法,不过此说并无有力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曾参后来授徒讲学,对儒学的传扬确实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