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里,经常要上演家长和孩子争夺手机、IPAD、电视、电脑的大戏,孩子用哭闹、吼叫、威胁的方式跟家长明争暗斗,而家长则想方设法限制孩子,数码产品成为城市中激化亲子矛盾的重要原因。
美国比我们更早进入数码时代,他们的数据具有参考价值。
2005年,美国凯撒基金会对8-18岁的年轻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花在和学习无关的科技设备上的时间,每天超过5.5小时。2009年,同一年龄段的孩子,这个数字增加到了7.5小时。耗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电视、电脑和视频游戏。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如果现在来统计,估计看电视的时间会减少,而看手机和电脑的时间会大幅增加。
家长们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3点:
1、怕影响孩子视力。
2、怕孩子玩游戏上瘾。
3、怕孩子分心,耽误学习。
这3点都没错,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误导和扭曲孩子的价值观,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这里不只是说黄赌毒、暴力血腥、凶杀虐待之类的十八禁内容,这类信息我们很容易辨认,因此会保持警惕,而国家对此的管理也十分严格,像国民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就曾因为有灰太狼烤羊,以及暴力攻击等原因,而被下架整改。
但是比这些明显有害的信息更隐蔽的,是很多我们大人也认可,但对它的负面影响没有察觉的内容,比如对网红明星的迷恋,对物质的崇拜,对一些无脑低俗内容的模仿等,孩子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的价值观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塑造,就连义务教育的教材,都被渗透了,何况很多动画漫画主要来自日本和欧美,这让家长怎么能不焦虑呢?
美国的后续调查显示,在孩子的价值观排行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出名、成就、受欢迎、形象和金钱收入,而排在最后的五名,是精神信仰、传统、安全、遵纪守法和仁爱。其中,享乐主义生活态度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娱乐至死”。
但是,我们早已进入数码时代,屏幕必将成为未来世界信息的主要载体,正如纸张是书籍的主要载体。
孩子是数码时代的原住民,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屏幕,实际上是一种鸵鸟的行为。
如何既让孩子充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抵挡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呢?
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