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一直很羡慕美国人的教育方式:开明、民主,父母不会强迫孩子一定要在某方面做好,只会鼓励他在自己“表现得有天赋”的方面去努力。
最近在读《Succeed》的过程中,有一章中提到了美国文化和亚洲文化(包括中国)对于教育理念的一个巨大差异。
美国文化更看重天赋、天生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好,那就是“有天赋”,如果在某方面表现得不好,那就是“在这方面没天赋”。
亚洲文化更看重努力,如果一个孩子在某方面表现好了,取得的成绩高了,那就是“够努力”;如果没表现好,家长的反应通常可能是这样的:“去把竹篾拿来,给我跪下,叫你偷懒!”
过去我一直很羡慕美国小孩所受的教育方式。然而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亚洲文化的这种教育理念背后的思想基础竟是“get better”理论,强调只要够努力,除了极个别显而易见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外(比如让一个一米五的人不借助任何外力去一个正常高度的篮筐前扣篮),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而美国文化的这种理念是一种典型的“be good”理论,如果你不行,那你就别在这方面努力了,不行就是不行。
整本书其实核心观点就是说“get better”理论比“be good”理论更适用于大部分的情况、更加科学、也更有助于我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深以为然。
这么看来,过去我一直认为的,国内教育跟美国比起来一文不值,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能像美国那样,我们在青少年时期的性格塑造、受教育质量就能彻底翻天覆地、走入天堂,其实是个错误的观点。
我只是看到我们自己不好的地方,就以为别人的就都是好的,别处的风景一定更好。然而这个世界其实是公平的,得到一个好处,必定附带一个坏处。选择一种理念,必然会失掉另一种理念。在一个时间里,选择做一件正确的事,意味着没有做另一件正确的事。如果挑选了左派的思想,就必定与右派格格不入。如果挑选了一个中庸的、不左不右的思想,那又失掉了立场鲜明的态度。
其实,没有哪里是绝对的“好”。我们以为自己“被中国的教育制度耽误了”,然而美国人还在羡慕中国人的教育方式。
而另一方面,同样是被“耽误了的”中国学生里,明明也还是有很多“学得更好”和“学得更差”的,在步入社会后,也还是有“混得更好”和“混得更差”的。更进一步说,这些“学得更好”和“混得更好”的人群,交集的比例还蛮大的。总之,
觉得因为“我们这里不好”,所以我不够好,只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罢了。
这个概念还可以推广到很多地方……
觉得因为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所以导致我脾气不好、懒惰、做事没有耐心、纠结、在做重要选择时总是做错……
觉得我们学校不好,所以让我变得不爱学习、经常旷课、爱上泡网吧、生活没目标、以颓废作为常态、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觉得我们公司不好,所以我会干活不积极、不爱加班、进步缓慢、经常跟同事勾心斗角好累、没钱……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一个原生家庭比你糟糕的多的人,比你成熟和积极得多;一个大学比你们学校差了不知道多少档次的人,比你优秀得多;一个下岗工人,开了一家市值几十亿的公司……
出路在哪里?
出路就在上文里,忘掉借口,从现在做起。
把get better作为自己的目标,在自己所想要做好的领域里去不懈地努力,就这么简单。当你不再以“表现得好”为目标时,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之后,慢慢的,积累的努力就能产生出正面的反馈,进而,兴趣就产生了,然而努力再进一步增加——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了,最后还是要给美国的教育文化正名一下。为什么上面说了美国教育的背后逻辑不如中国的科学,而美国的教育质量又确实比中国高呢?
美国的教育文化虽然错误地将表现不好判断为“天赋不佳”,放弃了对孩子在此方面的要求和鼓励,但也有一个好处,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在另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天赋异禀”,从而把精力和热情都放在那个方面上,进而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文化虽然背后的逻辑是更科学的,可是在执行的时候,父母和学校并没有告诉过学生,“兴趣其实是因为你做得好而产生的,而你做得好可能来自于一开始的鼓励、暗示或者是在学习之前恰好比别人多接收了一些学前辅导,这些一开始的微小优势让你产生了一种‘有兴趣’的幻觉,进而比别人更加认真听课、努力做作业,逐渐带来更大的优势和更大的兴趣。”
由于没有被清楚地说明兴趣和努力的关系,只是一味地被施加“去努力,不然老子搞死你”的压力,大部分中国的学生们其实对这种看似不讲道理的“去努力”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那些一开始有一些优势的学生们,更容易在后续的学习阶段中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巩固自己的学习优势地位;那些一开始就落后的学生们,绝大部分在后续的学习中一路落后,长期保持在中下游位置,只有极少数会出现逆袭的情况。这些落后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看似也“努力过了”,但“怎么还是考不过这些尖子生”,而产生了“可能我就是没天赋吧”这样的幻觉——如果努力的行为不被兴趣或者正向反馈所保护就不会持久,不会持久就反过来不会有正反馈,最终又掉入美国教育常犯的错误(看来世界上的错误还真是“殊途同归”)。其实这些逆袭的情况也很能说明问题——大部分逆袭的例子,都是从学习很差变成非常优秀的情况,这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现象也更说明了其实哪里是什么天赋的差异,真的就是态度和激励方法上的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