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爱发问的年纪。一天,孩子问我,"天和地是怎么来的?我又是来自哪里?"
“地是盘古拿着斧头辟开的,女娲补天之后修好的,从伏羲而来。天地上本没有人,洪荒之下,是神赋予我们,光,空气,食物,有了一切可以生存的条件,我们从非洲荒漠中大迁移,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达了现在这块土地。”我说。
古人的信仰是崇尚文明的。将太阳视为神,将闪电视为侠,将猛兽涂于墙壁。人类的智慧刚刚起步,对自然界的无知与敬畏,于是部落间有了共同的意识行动:祭祀上天,尊崇神灵。
在敦煌莫高窟仍然可以看到千万个断手残臂但眉宇间满是慈祥的神像,毅然立于这些洞窟内 。在窟内,我们能看到当年人们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例如七色鹿,它用爱感染众生,惩罚将没有信仰以金钱为重的人。几千年之后的我们再次感受这安详宁静,也陷入了思考:在这悬崖峭壁的岩石上,是谁精心的雕刻?是谁又把知识的经书藏于洞中,也许是虔诚的香客,抑或是权威在上的君王,但少不了一群精心雕刻的工匠,若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也就没有举世夺目的神像与精美绝伦的壁画,就不会有千年穿越的杰作。
在西安大雁塔里,亲眼所见玄奘西游印度取回来经书,墙壁上雕刻着心经的句段。感叹为追逐梦想费千辛万苦,又被文字"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吸引。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不管身在何处看到这些话,如沐春风。
而今人到中年,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虽然没有固定的教会与门派,但我认为人看不见的灵魂,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到命,以及内心涌起信念热潮那叫信仰。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敢于去拼搏,是因为人按照了神的形象所造,这形象不在于外表而在于灵魂。
德鲁克,他是把人性看的最透的管理学家,我非常喜欢他的话,"人的灵魂是需要雕琢的,不是天生的。只有经过了绝望苦难,通过痛苦熔炉,无尽的磨练才能达到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伤感,情绪化的产物,而是经过严肃的思考,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清醒,谦卑,将自我服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生其实都在寻找自己的潜能,花时间开发,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有一种舍己的精神,将自己的时间奉献在上面。只有时间与永恒合一,人的生与死才会变得有意义。人也只有承认自己在根本上的孤独,才能接受神的指示使命。因此神是伴随着我们,指引我们奋发,直到死亡。
也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信仰不是学问,而是行为,它只有被实践了才会变得有意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想你因为什么事而骄傲自豪?答案就是你的信仰。它到底是什么?中西各说风云,答案迥异。他说不清,道不明,只有在慢慢的探索之中才能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