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收获时节,我妹妹家的乖乖女郭充同学也将带着十二年学业的收获以及亲人们满满的祝福开启她人生的崭新的旅程,步入她心仪的大学学习。入学前,以郭充母亲刘姓家族也就是我娘家直系四世同堂相聚,上至80岁的长者,下至几岁的娃娃,盘点成长的岁月,所有的人都很激动感慨无限,临别时依依不舍,6岁的侄女说不想回家。大人们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全家福的照片,留下了我们珍贵的回忆,感念祖先的恩德,那个从山东挑扁担闯关东而来的刘氏家族的先祖,落地辽宁铁岭凡河一个叫做莲花的村落生根繁衍生息,如今,己枝繁叶茂,祖父刘有祖母吴香君育3男3女,后人己达59口之多。
祖父刘有(1905一1987)祖母吴香君(1917一2006)此具体年份我是刚刚问的大伯家二哥才清楚,愧对自己是流淌祖先血脉的后人。祖父祖母相差12岁,均属蛇。祖母8岁来刘家做童养媳。我不是十分了解那些己经久远的日子,辛苦至极至不必说。
我生于70年代,记忆中爷爷以回收旧物为生,40年前,我七八岁的时候还坐过爷爷的毛驴车走村串巷收旧物品,小孩子都以跟爷爷出行坐驴车为乐,中午还能吃上一个面包或麻花,爷爷的笑容永远是慈祥的。87年爷爷去逝,我正在读师范,死者长以矣,生者当努力,当时写了一篇《怀念爷爷》的文章,也许是真情所至吧,居然在《铁岭日报》上发表了。从此也开启了我书写人生豆腐块的篇章。今天也是感念祖恩,情之所至。
东北有句俗语三大怪之一“大姑娘叼个旱烟袋"。记忆中的奶奶也有个大烟袋,炕上放个旱烟笸,家中来人可自行卷烟抽。过年时,孩子们聚在一起,围绕奶奶身边以给奶奶卷烟为乐。其实卷不好,最后还是奶奶来收拾。奶奶经常会做棉衣,做鞋。夜晚的烛光里,留下了老人家无边的身影。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在冰上玩耍,不小心掉进了冰水里,奶奶连夜给我做了棉裤,现在我只能在回忆里寻找那份失落的爱一直都在!
家境的贫苦,早年只有伯父,爸爸读了些书。伯父工作于沈飞,父亲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三叔留守家乡田园,三个姑姑特别能劳动,当年都是生产队里的“三八红旗手”。包产到户之后,我们家里姐妹们都正读书,父亲农忙假期是有限的,插秧能手的姑姑们的到来是我们最期待的,姑姑忙完自家的事,时常也会接济我们劳动。姑父们永远都是老实肯干不多说话,永远会笑对晚辈的长者,长辈中除我的妈妈、大姑父生病逝去,所有父辈都还好,正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只是大伯大伯母年纪大,身体不似从前,愿父辈们永远幸福安康!
我们第三代目前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赶上了改革开放,基本受到了普惠教育,多数实现了通过读书走向城市,无论从事何行业,都踏实行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虽然人生境遇不尽相同,有的婚姻不是很顺利,还有堂哥、表弟身体状况不佳,但我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第四代子孙更是搭上了幸福年代的高铁,通往北京读博2人,读研1人。基本不识字的二姑更是厉害,养育了北大博士。本科在读的陆续,读小学的居多,相信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根植于那个名叫莲花的小小的村落,刘氏家族绵延走到了今天。感恩血脉传承,祖德护佑。爷爷奶奶与我们生活的老宅还在,我们小时候奔跑无数遍的巷子还在,只是前一段回去,突然觉得巷子短了,也窄了。这个样子可能更会适合装在我的心里、梦里,连同祖辈所给予的爱,永远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