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朋友聊天,唧唧呱呱,唧唧呱呱。本来么,这周末就像在攻坚,完成了好多事,很激动很兴奋。
他说:“你哪儿来的这么多精力?你一下操持这么多事,为什么不把一件事情做精了?“
“我为什么要做精一件事?做精一件事,和我有一毛钱关系没有?” 我反驳到 。
一说到人生,就有很多人热衷于劝说别人珍惜时间,掌握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看,不过是向死而生。
我选择不了生,可以选择死:什么时候,什么方式,为了什么去死。这才是人生的最高意义。
至于我是怎么活着,是个科学家还是个拾荒者,除了有多少收入和有多少人知道我 ,其他的有分别吗?没 有!
把一件事做精,有什么好处?对谁有好处?
让我说,在一件事上成为专家,在专业领域是可以提高个人的成就感的,此外能被满足的还有当事人的虚荣心,权力欲。因为有东西拿给别人看,然后就可以享受别人的惊叹,羡慕及趋之若物。
但是在个人爱好或者是健康修行上,请一定不要求专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做一件事和做多件事有区别吗?
修行本身,因为个体就是多样化的,健康是个体的每个分支功能都是健康的,这样个体本身才是健康的。
健康快乐是生命的最高诉求。个人爱好就是为了健康快乐而存在的。
比如说,琴棋书画。说根到底都是对人体的训练,只是部位不同。我们能说我们只想 让眼睛健康,其他的都不用理会吗?当然不能。
此外肢体和感官就是大脑的触须,一个睿智的大脑需要强大的肢体和感官系统。
因此,培养这些感知器官的能力,也就是能对健康水平提升。你若是把一件事,比如书法做精了,而取代国际象棋或者钢琴游戏给大脑带来的前瞻力或者空间模式识别能力吗?不一定。
在凯文凯利《失控》这一书中写道,大脑的预测能力在于超越天文数字级的海量数据中,识别出有预先界定好的一种模式。当发现这个模式,即使只有千分之1秒的时间也足以做出正确的决断对当前生命体有益的正确决断,而能够实现能够预设这种模式实现识别,这是一种进化的进化理论。各种各样的游戏或者运动竞技,恰恰能够促进这种大脑识别模式的工作能力。
活的生命体,是从最早的细胞组织进化成基因组,再进化以种群,进化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那么,进化的方向,也就是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因此我敢断言,如人类可以继续存在于世上,大脑的未来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现在的我们不敢想象的。
进化的方向,就应该是人类努力适应的方向。
不断地练习以训练大脑的控制及管理能力,唯有通过感知。根据Thomas W. Myers所 著的《解剖列车》一书,人体只有一个全身性信息传导网络,它包括了:神经系统,体液系统,纤维系统,分别代表的物质是时间,物质和空间,对应了人体**感知**的短期记忆,情感记忆和信仰系统。而感知的输出即为大脑。
这三大系统的强大取决于不断的训练,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依赖于运动竞技,健康体液系统可以通过冥想,爱好的训练完成,纤维系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活动或是姿态等形成。
为了全面的健康,必须要进行不断地各系统的训练,各种训练,方能保持平衡。
做一事便要精一事,是和健康背道而驰的伪命题。它有它激励人群的功用,但从健康角度,我看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