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当人处于心流状态时,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忘记时间的流逝,也能想出更多的新想法和新观点。心流状态很难进入,但一旦进入就会很有价值。杰米·威尔和史蒂芬·科特勒在《盗火》一书中介绍了帮助人们进入心流状态的三个基本方法。杰米·威尔是专门从事神经科学和“心流”状态应用研究的专家,而史蒂芬·科特勒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第一个方法是通过冥想进入。如今,冥想被当作一种注意力训练,已经成为1800万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另外,瑜伽、太极拳也很受欢迎。这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
第二,调整身体姿势来改变大脑认知。《李翔知识内参》曾经提到过,肢体语言的改变可以对人们的态度造成影响,也就是说,身体对思想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一旦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重建身体和大脑的联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变化姿势、调节呼吸、改变面部表情、增加灵活度和平衡度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意识状态。
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主动带领自己进入更好的状态。很多人都不会主动改变自己的心理状况,任凭其自然发展。比如,有压力时,他们会一直沉浸其中,直到感觉变好一点后,才站起来去工作。灵感枯竭时,人们坐等灵感的降临,不会主动激活自己的头脑。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主动进行改变。比如,在状态不佳时,不妨用运动改善情绪,或者冥想15分钟,更快地进入状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能够让我们能更好地运用自我意识,训练大脑去发现自身的思想,从而进入心流状态。
第一个方案有点难,因为冥想我都还没有达到,试了几次,都没什么结果...
第二个,应该是一种身体的记忆,当身体处在一个什么姿势的时候,更容易进入这种状态,那接下来,会更容易以这种姿势进入这种状态;
第三个,可以试试,比较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