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践行刻意练习,一直针对“分类即设计”做练习。
在做分类练习,发了一点时间做个知识平台的梳理和分类。在呈现事前,先分享个关于知识的观点,挺受启发的。
从认识到知识
认:是针对新事物需要认;识是认了之后的旧事物;认识:是对事物完整的了解;知识是在所有所有认识的完整事情进行分类,按照品类整理,是系类化的认识,才是知识。
以前我会从“有价值”角度去认定这是否是知识。基于此,进一步了解“有价值”的前期必须“有分类”,能被大家所接受和认识的信息才是知识。
通过2天断断续续的收集,分类整理,形成了知识平台的这个知识,希望是个有价值的分享(基本都是职场人的学习平台,不涵盖学校教育平台)。
一、将知识平台分为三类:
第一类:依托个人IP独立存在的知识平台,是社群化和平台化运营“,发展方向是多平台拓展和分发内容,形成更大影响力,同时也和平台互促互利,互相站台。
典型的是吴晓波,秋叶大书,李笑来。当然谈是个团队,我记得当时我整理几个平台,都有秋叶大叔,同事来了句,怎么哪哪都有他呀。
第二类是:纯平台类的,知识平台公司化运营,提供服务,各类知识大咖和知识内容进驻。它在形式上分为音频、视频和问答模式。
典型的是:网易大学,喜马拉雅,知乎
第三类是:内容和平台一体化,内容为主,平台为辅,是工具和手段,有的是公司运作,有的是个人,区别于第一类是不一定知识都来源于个人IP,然后也不会将知识将别的公域平台上分发。这类基本是按照知识类别,用户群体进行划分,当然形式也多样,是发展和催生创业者最多的知识平台,也是我自己想运营的平台。
典型的是:混沌大学、插座学院、樊登读书
二、我们分类详细来解读
第一类:依托个人IP独立存在的知识平台。
这一类应该兴起的最早的一类。由自带内容和IP的人物发起,慢慢形成一个专业的只是团队运营。这类平台生命力还是不错的,因为有稳定的受众粉丝群,且有IP个人知识做背书,质量也很上乘,但是要做很大,做复制比较难。
但是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领袖,或者高效教授会转型为第一类。
第二类:搭建平台,运营平台,供各类知识运营分发。当然里面还遗漏了一些辅助打卡的工具。譬如小打卡,鲸打卡。
这一类有两个特点,1.要么是背靠大树好乘凉,是大公司的副业,还包括正在强大的华为培训。如网易,腾讯等;2要么依靠把平台做好做优,提供综合化的服务,让更多优质的内容或者大咖进驻,收取年费和服务费。如在这块服务比较全的,小鹅通,提供的是训练营的服务,训练营是一类通过深入研究用户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进而设计和改善用户学习的模式、方法的系统性课程。
当然不得不提这一来刚兴起的知识星,是很有意思的一类。人人都可以组建知识星,组建知识星的人是帮主的角色,招募和你共同磁场的人,大家共同聊天,分享知识,解答问题。
第三类是目前分类最多,细分程度在不断细化,且我认为是未来大有可为为的一类。
目前更多是基于知识类别,学员岗位进行划分的,最开始火爆的应该是关于“互联网新知识/技能”如馒头商学院、3节课,起点学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几个,随着互联网发展,新兴的岗位产生,新技能和新方法是大家最缺的,所以需求空间很大。
而发展最快且成为行业领头,有一定号召力的是:得到、混沌大学和樊登读书。樊登和混沌大学定位比较清晰,通过发展代理和线下分享模式运营的比较好;“得到”在我看来,近两年发展趋于平缓,除了几个大咖专栏受追捧,其他连带的专栏市场力一般。
其他职业技能类应该是竞争最激烈的,既要更大平台竞争又要跟小分类竞争,其中插座学院,应该算是发展的比较好的。
当然里面的也有部分应该是由于经营不善,已经不在了,如硅谷堂。
我认为在无限细分的情况下,有粉丝群然后开始扩大知识范畴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有个聚焦定位,会走的更远,让粉丝粘性更强。
同时,未来,基于岗位,基于知识模型的输出的分类应该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三、最后看一下知识平台的盈利模式
总体而言,知识平台盈利模式比较简单。这是一股知识付费学习的风潮,未来会越来越兴盛。
一般而言,盈利氛围以下几种:1种是纯IP产出内容,粉丝购买,需要的IP本身的内容良性产出;2是整合平台,整合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打卡,读书一体化。3是发展的好有影响力的平台在融合发展代理商,进行多维度盈利。
未来而言,跟线上零售发展一样,线上终究需要线下融合促进,增强粘性,所以不管是什么盈利模式,除非是大平台纯粹卖课程。都会需要线下的互动,增强粘性,增强交互,形成一个小团体。
聚焦定位,高价值匹配内容,训练营互动模式,融合线下见面分享会,是未来学习平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