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不知为何,好人不长命,好人不幸福,好人不轻松,好人不容易,做个好人非常难,做个好女人更是难上加难。什么是好人呢?这个“好”不好界定,标准、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暂且以善良、勇敢、努力和独立作为好女人的一些关键词。这部《大校的女儿》完全满足我对美好女性的所有期待和厚望,堪称自我成长的启蒙与信仰。剧中当然少不了美好的男性角色,姜士安的角色塑造堪称匹配美好女性的优质佳偶。
这部剧于2006年上映,仅有20集,从20岁到今天,它如精神慰藉般,我看了不下十遍,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每隔一段时间就想看一看。毕竟时间宝贵,做家务的时候重温此剧,好像时间没有那么令人痛惜了。跟很多人一样,比起重新打开一部新剧,我更喜欢重温老剧,新剧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如果不是非常优质的剧本,会很失望。老剧不管从故事张力、剧本情节还是演员演技都非常出色,随着阅历增长,一次又一次观剧体悟,都会沉淀为新的情感共鸣。
《大校的女儿》剧情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命运沟壑,在小姑娘的时候观看,只有单纯的想法,以为人物只要努力克服,抬抬脚就能跨过艰难,人生就会被改写。对剧中的翠花、张雁南、公公、彭澄和彭湛之流嗤之以鼻,以为这些人烦透了,要不是因为这些“坏”人的自私,女主男主会结合,会恩爱白头,阅历不足的我太年轻了,事情的发展远比想象的复杂,人生的轨迹也由不得一个人的某一次选择而改变。冥冥之中,人依然会在下一次选择中,回到本属于自己的道路,体味独属于自己的命运。
他们在非常真实的环境和条件中,经历各自的人生,磨砺各自的品行,好人不易,坏人也不易。即便如此,好人看似不幸,但好像更有能力、决心以及耐力抵抗命运的非难,通过命运的测试与考验,做一个满意坦诚无愧于心的好人。
第一个矛盾,家境贫寒、能力出众的姜世安从农村兵升到师长,为什么会听从父亲安排娶翠花,一辈子忍受无爱的婚姻?
具有高中学历的姜世安是个入伍前连一顿饱饭都吃不到的寒门子弟,他要吃比普通士兵几倍的食物,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男孩,父亲却供其念到高中,甚至比很多高干子女的学历还要高。
姜父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和能力透支所有,去托举姜世安,并在儿子入伍前敲定一门非常门当户对的亲事。毕竟姜父做好了一切安排,家境贫寒,老人没有劳动能力,姜士安的入伍并不能给家庭带来确定的出路和未来。
在这样的前提下,姜父选择的儿媳标准就是淳朴、能干、年龄偏大知道心疼男人的不识字农村大龄女孩。姜世安在没有见到外面世界的女人之前,也知道翠花就是他的良配,默许了订婚。可是部队就像一扇门,姜世安透过这扇门加上姜父倾尽一生的托举——知识改变命运,让他一进部队就凸显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优秀果决的学识能力,迅速脱颖而出。
他不但吃饱了饭,还看到无限光明的崭新世界,更看到了美好优秀的女孩韩琳,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女孩,她的努力正义、大气善良、坚韧勇敢像女神般的存在,闭塞优秀的姜世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并因为第一次得到女性的关心和照顾,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渴望,喜欢上了韩琳。
姜父的目标清晰坚定,并一直恪守诺言并践行,“不希望儿子跟他一样受穷一辈子。”“不能做让人戳脊梁骨的人!”他忍受独身、牺牲个人幸福,常年打苦工抚养儿子,伟大父亲的付出就像一盏明灯照耀着姜士安的一生,也鞭策着其坚韧顽强的拼搏意志,更像一把枷锁时刻牵制驾驭姜世安的情感需求和婚恋妄念。
所以,在姜世安每一次要放弃翠花追求爱情的时候,姜父都像一个庄严不可撼动的神明,“操控”儿子抉择,提醒他作为一个好人应该坚守的底线和良知。即便升为师长,明知无力再施压儿子的情形下,他会自己出面击退“第三者”韩琳,并让孙女出面去劝说父亲。让他保持了一辈子的清明、仁义、守信。他对翠花没有爱过,哪怕最后尊重赞美她是一个伟大的军人家属,也依然没有爱她。
姜父看似一个悲剧婚姻的制造者和守护者,但是实际上代表了姜士安一辈子难以更改的人生底色。没有姜父,他自己也会在自尊、前途和女人之间数次跟父亲的期许、自我的期许做出同样精准的选择。比如,他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在他第一次面对韩琳问他,“家里来了什么人?”他立即撒谎,“表姐。”他喜欢韩琳,却欺骗她,面对自尊心他幻想如果没有这门亲事,他和韩琳是平等的。
面对家中催促的结婚大事,跟他一样出身的农村兵排长,深谙生活的本质,非常真实坦诚地指出他和韩琳门第悬殊,男人最重要的是事业,即便喜欢依然无法结合的现实,让姜士安知难而退,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去真实地接受升迁调令,接纳生活。
又一次,他去看望已经当了护士的韩琳,但是因为其他女孩的一句话,“韩琳不会找农村人。”他就能不辞而别,逃跑似地离开了,并回家选择跟翠花成婚。将自尊心视为比爱更重要的姜士安,没有勇气追求韩琳更配不上韩琳,他们会在往后无数次家庭生活里,互相迁就和忍耐以及磕碰中,让娇弱的爱情之花饱受摧残,到时候白月光就变成了饭粒子。
因为追求进步和独立精神的韩琳不可能抛弃事业,去深山照顾公公,更不可能独自一人拉扯孩子,也不可能为了他的每一次升迁跟他无条件的跟随。这样的烟火生活,需要背后一个伟大的家属相随相伴和全身心的付出,韩琳未必能一一做到。
又一次,当他跟韩琳讨论林志怀所犯的错误时,身为男人指责小梅情感用事,韩琳指责男人无情冷漠。姜士安说,“事业是男人穷其一生的付出和结晶。”他把事业置于爱情之上,把个人荣誉和责任以及操守置于情感之上。
所以,与其说姜父以外在形式捆绑了他的选择,不如说他自身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婚姻选择,也正是因为对于家庭的冷漠和放弃,他才心无旁骛地专心投入事业,付出一生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成就了个人职业生涯火箭式晋升,他要的就是事业,为了事业可以放弃对情感的追求,所以也能忍受对翠花一生无爱的婚姻。
第二个矛盾,各方面完美的韩琳为什么爱上多才多艺的纨绔子弟彭湛,放手姜士安,宁愿做一个单亲母亲?
韩琳的人设,我一度觉得太完美,简直堪称没有任何缺点的女人。我们这些有着各种小毛病的女人,肯定觉得这样的女性才是女神,这样的女性才是人生的楷模。
可是20年后,再看她,她的硬伤就是没有缺点,以及缺少对男人客观包容的柔情。她像一个圣母,做到了所有可圈可点的最磊落最自尊最骄傲的姿态,这样拥有独立精神的完美女性,对大部分男人来说就是自减魅力,男人需要的是驾驭和征服,他们更愿意选择没有那么强悍,需要依赖和被保护的女人当爱人,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一般的男人对韩琳都会退避三舍,只有优秀的姜士安能成为韩琳的依靠和支撑,只有在他面前,韩琳才是脆弱的、松弛的、顽皮的、尖刻的、娇俏的。姜士安的可靠、可信赖、强大坚韧成熟都给了她力量。可是她又是幼稚清新的,跟很多女孩一样,会被一首风琴的弹唱俘获芳心,种下每个女人都有的少女梦,她喜欢彭湛帅气的外表,喜欢跟她一样的大院子女家庭阶层,有着世俗的门第观念和少女的浪漫幻想。所以当她知道姜士安结婚了,她才意识到姜不再属于她,脱口而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已经失去了主动选择的优越感。
当她面对手无缚鸡之力在背后默默付出半生的翠花,她无法下手伤害她,去抢夺她半生辛苦的战果。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姜士安的爱情,就是眼里心里没有他,当他一步步进阶,成为年轻有为的高级军官,能和她匹配的时候,她是心虚的,哪怕跟姜士安有着精神沟通的高度契合,但是他们的生命底色不一样,不能同苦,自然也无法共甘。
所以韩琳只能选择彭湛,带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少女迷梦去帮助彭澄,去挽救彭湛,短暂的婚姻既是对姜士安的又一次告别也是对自己爱情梦想的最后执着,当完成了梦想,自己必须亲手打扫少女梦灭的碎片。并且承认自己年轻因为门第观念,虚荣心作祟,而无法出手去抢夺别人的老公,自强自立独自带大儿子。
第三个矛盾,出身高干家庭多才多艺的彭湛,为何从军中台柱子沦为生活、事业、感情多方面的失意者?
彭湛一出场就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心,我甚至觉得韩琳一开始就不会入彭湛的眼睛。因为韩琳太正了,事事积极完美上进,即便在偷偷探望彭湛的时候,将少女的娇羞和情感藏匿的很好,让一个男人发现不了她的女性魅力。
而张雁南就生动的多,作为副司令员的女儿,她任性骄傲,自私懒惰,口无遮拦。就是这份真实,让她拥有女人味,那些小刁蛮小拷问都是代表在意和喜欢,男人就很吃这一套。恋爱是无法那么端正的,说的粗俗一点就是丧失了情趣。
彭湛颜值很高,作为台柱子,被推荐上复旦大学,多才多艺,根据家庭房子的面积,推断父母职级不低,作为这样综合条件都不错的男人,却多次结婚多次离婚,面对孩子的担忧,他说,“儿子,咱家4000块钱还是能拿出来的。”
明明手里有好牌,他却屡次随心所欲,缺乏自控力,缺乏责任感,缺乏真诚心。这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失败者。即便三次离婚,依然懦弱地寻求温暖和支持,恳求韩琳跟他复婚。对酒对女人,都没有免疫力,没有决断力,没有狠劲儿的男人,对事业的挫折,对生活的挫折,都会让他无法独立承担和面对。当没有了垫脚石、没有了强心针、没有了拐杖,他的人生只能自食其果。彭湛的渣和坏,并不是那么十恶不赦,他是真实的是生动的是悲哀的。
第四个矛盾,毫无竞争力、条件不好的农村女孩翠花,为何能成全扶持丈夫,并稳坐师长太太位置?
翠花出入姜家没名没分,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属于上赶子倒贴,但是婚姻目标坚定明确,有且只有姜士安一个丈夫,他是她唯一的灯塔,唯一的依靠。她深知丈夫是军人,在外有组织管着,在家有公公管着,新婚之夜虽被丈夫冷落,该流泪流泪,但是对待公公永远孝敬永远体谅永远知冷知热,她非常清楚公公是她最大的后援。即便在月子里依然忙碌不休,这样贫寒的家庭,沉重的劳动,不是非常爱姜士安,很难几十年如一日辛苦付出,而且在受了巨大委屈的情形下持续付出。
她的爱卑微胆怯,用一个女人可以付出的一切,去投资她的婚姻,去成全支持丈夫,她是剧中所有角色中,对待爱情婚姻最具坚定信仰和勇气的一个。
即便丈夫不爱她,即便没有文化但是她依然有感情,姜士安因为韩琳随口一说的地瓜干,作为新郎的他满心满眼都是韩琳,他精挑细选每一根象征着珍贵爱情的地瓜干,韩琳转手就分给了同事。而翠花因为看到姜士安喜欢地瓜干,甚至不顾邮费贵过地瓜干本身,也要寄去,她体贴到骨子里。
她的爱卑微却伟大,虽然后面当了师长太太变得不再淳朴,刻意表现官太太的庸俗架子,甚至有一些偷听和剽悍撒泼的弱点,但是我深深同情她理解她,这是一个女人一辈子爱一个男人的史诗般的唯一获得,她没有丈夫的爱,没有家庭温暖,没有独立人格,她依然要寻找自我价值,要寻找存在感。这是她收获果实的时候,也是对自我付出的巨大安慰。她关爱儿女,孝敬老人,节俭朴实,以一个妻子所有的能量都付给了婚姻。她给与姜士安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港湾,没有她就没有师长战无不胜的华丽进阶。
生活中,韩琳、姜士安之辈凤毛麟角,彭湛、翠花、张雁南之流随处可见。我们都是一个个彭湛、张雁南或者翠花,心中都有信仰,那就是韩琳、姜士安。这或许就是此剧非常成功的地方,每个人都不完美,即便拥有主角光环的韩琳和姜士安,他们依然具有人生自带的底色。
比如姜士安因为贫穷滋生过度的自尊感,对于伴侣的冷漠不负责任,造就翠花半生的悲苦。韩琳出身优越,执着于少女幻梦,有救赎心理,在伴侣的选择上宁缺毋滥,独身生活。不管如何,他们都克服了自身的局限,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比如韩琳勇敢地提出离婚,不在无爱的婚姻里乞求感情。比如人到中年正视孤独接纳孤独婉拒复婚。她生活中爱情里都有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独立自由纯粹骄傲,不会去跟弱女子抢夺爱人。
而姜士安身为一个军事高级干部,有底线有作为,坚守不越界,以一种超出本能的高洁品格要求自己,将一辈子的挚爱藏于心底。我想韩和姜的不结合才是对人性最大的悲悯对各自最大的尊重,以一种非常稀有的纯粹眷恋执手,升华为情感逆旅中不断昂扬的精神旗帜。
生活是苦,少男少女的我们依然会为片子开场,青春昂扬的手风琴旋律“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扬起无限畅想的人生风帆,也会在人到中年品尝突如其来躲避不开的各种滋味。很难得的是,人过20年,生命的底色,人格的形态,坚守的信念,没有坍塌、扭曲甚至变形。
如果能够一直秉持一种信仰,以一种不占有不嫉妒不否定不郁结的无私信念,坚定地去爱一个人,此生应该是圆满的也是无憾的,毕竟爱的最高形式除了婚姻之内的耳鬓厮磨,日夜相守,相互忍耐,彼此磨合,还有一种感情超越婚姻之上,相互支撑,遥首相望,天地可见,日月可鉴。谁又能说这不是人类寻找珍贵情感的最好归宿,不是人们追求高洁品格的最美姿态呢?生活的苦旅,谁扛上这面旗帜,谁就是个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