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研究没有人的世界,经济学研究有人的世界。就算世界上没有人,物理学规律依然适用。如果要研究有人的世界,就需要经济学来帮忙。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理性人”假设,经济学家假设人都是自私的、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这个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是你可能会想,人很多时候是不理性的呀,人很容易冲动,很容易带着情绪做决策。并且,人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时,也不会计较利益最大化,很多时候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全亲人的利益。
那你说这个“理性人”假设错了吗?这个假设根本就不成立呀,以这个假设为基础所推导出来的全部经济学理论都不成立呀!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回答这个疑惑?
1.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历史上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怀疑确实发生过。有人认为企业家对成本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成本发生变化时,产品价格也不会明显改变。只有这个产品卖这么贵都没有人要了,才反应过来压缩成本,降低价格。
还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则认为,每个人在做决策时,未必懂得经济学原理,也没有时刻在计算成本收益,但是不知不觉中,他的行为已经符合经济学原理了。企业家感觉生意不好了,就会想办法降点价,感觉需求量大,就会涨点价。这种行为符合经济学原理,只是企业家没有时时刻刻都按照成本的变化做决策而已。
这些质疑和争论动摇了经济学的基础。当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年轻教授——阿尔钦,他也听说了这个争论,在给自己学生写的讲义当中,他解答了这些争论。后来这本给学生的简单讲义被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这篇论文为经济学大厦找到了坚实的基础。
阿尔钦解释道,某个特定的人是否理性不重要,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也没有办法时时刻刻按照最优解去做决策,但是这些都不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假设有几个人要开加油站,有的人把加油站开在公路边,有的人把加油站开在自己家后院,有的人开到山顶上。你觉得谁能存活下来?当然是开在路边的那家。这和那个人是不是理性没关系,他完全可以是因为运气好,碰巧把加油站开在了路边,他成功了。经济学研究的是那些存活下来的人满足什么条件,从而总结出怎么做才能使人存活下来,为以后人们的行为作出预测。
你看,经济学家为了不让自己失业,也是想尽了办法。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研究!
2.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我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过,人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时不会计较利益最大化,很多时候会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亲人的利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主张人是自私的,人在追求自身福利的时候,看不见的手会让他推动社会福利的增加。商人只有把商品卖到需要的人手里,他才能挣钱。
但是亚当斯密还写过《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主张人是有道德的,人天生就有“同理心”。但是人的同理心会随着关系的拉远而减弱。亲人和熟人之间,人们有更多的爱心,更不计较自身利益最大化。亲人们之间会把彼此当成一个整体,他们不在乎这个整体中某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他们更关心这个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父母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总是给我们投资。就父母来说这个投资是不理性的,他们的收益没有达到最大化。也许在孩子身上的投资用在别处,收益会更大,但是父母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计算的是整个家庭的收益最大化,更是因为父母对我们有足够多的爱!
3.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亲人对我们有足够多的爱,但是只靠亲人,还是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我们饿了,父母可以给我们做饭,但是如果家里没有米了,怎么办?不需要你的父母去给你种地,你的父母只需要拿钱买就可以了。所以,我们需要庞大的陌生人社会为我们创造的商业世界。
商业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掌握了制作一支铅笔的所有知识。制作铅笔需要木材、石墨、油漆、橡皮。这些原料来自世界各地,每个原料又需要更原始的原料来制作,这样推演下去就是整个商业世界,你手里的铅笔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物。
所以在商业社会,满足你需求的是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你饿了,也可以让你远在外地的妈妈做一碗饭给你送过来,但是更方便的做法是,让你妈妈给你打钱,你自己去楼下餐馆吃一顿。
今天重读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一部分,回顾一下:经济学不关心某个人是否理性,它关心存活条件;亲人靠感情,陌生人靠商业;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