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通过专业过硬,漂亮大方,声音甜美、标准的热线接听员苗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场《心理援助热线岗前培训内容(上)》线上讲座,系统的学习了心理援助热线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热线与面咨的区别,流程接听,热线工作流程,相关技巧和技术,苗老师讲的非常全面和详细。受益匪浅!
在两次疫情期间,我也报名加入了当地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队伍,成为了一名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在线上听过一次课,就开始工作了。讲课的老师没有像苗老师今天讲的这么系统和规范。我们的工作也只是把我们志愿者的手机号公布在各个区,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公布的手机号给我们打电话。我接听过的一些电话,大部分是一些想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在单位上班的担心家里的花没人浇水。也有自己在家里憋得慌,想出去。还有自己的地干了没人浇水,担心菜和瓜烂在地里,后来通过我们和社区商量,最后得以解决。真正有心理问题的人不多。
老师讲到,电话响两三声后再接听电话,实际上这在我们平时打电话、接电话的过程当中,同样适用这些方法。在电话刚通瞬间要等待几秒钟,如果来电未回应,就需要检测,看看热线电话是否畅通,这些是我原先没有想过的问题。
相关技巧和技术中,说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要真诚的理解、尊重、认可、接纳,积极的倾听,在积极的倾听中情绪得到宣泄,还要积极关注良好的交流技巧,适当的提问方式,语音语调的应用,积极的回应,对情感的反馈与共情、澄清等。核实感受和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心理援助的原则中,引用樊富珉老师的话:要掌握聚焦当下,以心理支持为主,以来电者自我调整为主,不深度扰动,不过度催化,以强化固有资源为主。
相关资料的收集,信息的了解与评估,在对心理健康状态与社会功能状态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评估时,要善用量化打靶。当前你的抑郁程度0—10评分的话,你觉得是多少?
在对待指责性的来电,要保持冷静,专注其感受。避免真接招。反馈来电者的方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感受,对于说脏话的来电者,要提醒对方,建议其改变表达方式,在感觉通话不再有建设性意义时结束来电。可以告诉对方:我们的通话好像没有建设性,我现在要结束通话了,再见!不要怀疑,还之以愤怒的言语,以免强化来电者的愤怒感受。
对待情绪失控型的来电,要自身稳定,给来电者宣泄的机会,反馈来电者的情绪状况,运用自己的感受,让来电者起身做事,(倒杯水等)。教来电者作深呼吸,放松稳定情绪,回到现实给予宣泄的时间,在必要时适当加入,与其在一起。
控制性来电,按流程接听时间的把控,从接电开始,要有意识识别来电者控制性通话的可能原因,如果有必要延长通话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利用你的感受工作。可以说:“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截止到目前你说了很多很多。”
总之,今晚的课程,让我很受益,我需要多听两遍,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