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了,家长和孩子为了玩手机的战斗又要打响了。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使孩子合理使用手机,不做手机控,让手机成为家庭和谐的融合剂,促进孩子学业进步、健康成长呢?。
我们面临的这一带孩子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一出生接触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生活处处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游戏也是这一代孩子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游离于网络之外,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游戏,甚至因此而打骂孩子,那只会让孩子视你为敌,激发亲子矛盾,强化叛逆心理,进而排斥家长的其他安排。
一、手机游戏的弊端:
1.玩网络游戏容易成瘾。
游戏的设计者们认真研究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所以游戏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便很难戒除。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的陶然说,2000多例网瘾少年中的30%以上属痴迷网游型,在治疗中心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治疗还是无法戒除网瘾。201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一男性同学期中考试成绩偏差,父亲没收了他的手机。沉迷网游的他没有手机根本无法生活,两次索要无果后,从家里11层楼跳下身亡,其母亲难受失子的悲痛,神情恍惚,也从同一窗口坠楼身亡。一部手机,两条生命,家破人亡。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悲剧。
2.玩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网络游戏持续久,吸引力大,很容易使孩子们荒废学业。一是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时间充足。二是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孩子们的精力损耗急剧增大,学习没有劲头、上课打瞌睡现象非常严重。三是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但心在游戏。
3.影响身体健康问题。
一是影响视力,网游必须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视力肯定会受损。二是辐射危害,长时间在电脑前面,肯定要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三是饮食无规律,同样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四是抵抗力差,长时间网游,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和锻炼,身体素质会有大幅度地下降,很容易生病,病了还不容易好。2006年5月,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一14岁中学生,在五一长假,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
二、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1、手机游戏的益处:
1)有助于缓解焦虑,促进放松。
玩游戏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放松身心的方式,可以放松身心让自己快乐。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学习上的压力、上班的压力都可以在游戏上发泄出来。
2)玩游戏是有助于大脑的开发的。
游戏中有各种关卡的设置,需要你的想象力还有你的理解,有些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通关。所以玩游戏对大脑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玩游戏时需要精神集中,还需要手脑协调,对大脑的开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逃避现实,寻找存在感
我们面临的这一代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世界,缺少同伴的陪伴,在家里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经常受到父母亲的责备、训斥,他们就会通过玩手机游戏来逃避现实,建立一个社交圈子,组成小团队,一起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存在感、成就感。孩子们通过玩游戏还可以学习那些主人公身上积极向上、永不放弃、挑战万难的精神。增加自己身上的正能量。
2、其他方面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一天手机不离手,孩子自然学会了做手机控;二是家长没有用心陪伴,孩子没有比手机更有趣的事情所吸引。孩子感到厌倦、无聊。三是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得不到家长的尊重、肯定,只能在手机游戏里面找成就感、存在感。
2)从众心理。现在,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没有手机对孩子们快来说好像就缺少点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问,为什么我的同学能玩游戏,我不能玩?我们不可否认,在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在玩手机,包括一些学习很好的同学。从众心理是许多孩子玩手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生存环境。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代,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天生就带着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寻找现实感。
四、家长怎么控制孩子玩手机游戏?
除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意味着强化。家长要正确认识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像大禹治水一样,疏堵结合,让手机游戏的积极功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尽可能减少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对孩子的消极影响。那么,家长平时应该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正确引导呢?
1、尊重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有共情心,要蹲下身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关系好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家长要坚决摒弃传统的家长作风,让孩子在家里就像小鱼在鱼缸里一样,自由自在,欢快的成长。代沟就是由于沟通不畅才有的亲子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2、榜样示范,家长不做“手机控”。孩子对手机的印象、对手机的认识、对手机游戏的认识都来自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影响教育。所以家长首先要管住自己,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不玩手机游戏很重要。我们主张对1-3岁孩子的孩子,家长要杜绝孩子接触手机;3-6岁的孩子要远离手机游戏。对中小学生,要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玩手机,也不要看电视,要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可以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可以看书、甚至可以做家务等等。要让孩子在学习时感到父母在和他们同频共振,都在积极向上,积极进取。
3、创造同伴游玩的氛围。家长要有意识创造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游玩的机会。可以允许孩子邀请他的好伙伴、好同学来家里共同学习,共度时光,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有意识组织一些有孩子同龄伙伴参加的聚会,给你孩子们提供、创造与同龄人相聚的机会。
4、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家长要适时组织家庭会议,制定或调整“家庭成员手机使用规则”或者“孩子手机使用规则”。
内容包括:1)分辨游戏的类别。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分辨出游戏的好坏,要让孩子多玩一些益智类游戏或者可以学习到知识的游戏,这样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开发智力,一举两得。拒绝让孩子接触到暴力和色情的游戏,还有需要充钱就能变强之类的游戏也应该杜绝。2)明确玩游戏时间。家长要规定玩游戏时间,大家都要遵守,特别是家长要以身示范,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自己把握游戏时间。3)玩游戏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奖励和惩罚。家长要和孩子把手机使用协议打出来,大家都要郑重签字,张贴在墙上。4)特别指出,孩子的手机晚上不能在孩子房间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