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7520224/notes/12571016
前一阵,小太阳讨论了一些译者的烦心事,主要就译者与出版社和编辑的沟通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期间也和译者聊了很多,后来发现译者的困惑不仅仅来自于对于出版流程和编辑工作的陌生,更多的还有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小太阳选了其中五个问题和大家分享:
问题一:原文作者用词指意不明,逻辑混乱时,要怎么办?
原稿一般分两种情况,版权书和公版书。版权书相对方便一些,只要通过出版方和原作者交流,弄清楚不确定的地方即可。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有些国内外出版社可能不喜欢译者跳开他们直接和作者联系,所以在联系前建议先和自己的编辑商量一下。另一种情况就是公版书。公版书则头疼一些,因为已经无法和作者沟通了。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从有限的资料和现有的版本中进行查证和抉择。这里我引用一段《百年孤独》译者范晔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的观点:译者不同的理解,也是对经典的不同解读。所以,作为译者,大可有这份自信和魄力!
问题二:原作代入感太强,越翻越害怕
据译者反映,有一些悬疑小说中恐怖的桥段,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就蒙混过去了,但是翻译就马虎不得。原作代入感太强,以至于译者翻译细节,越翻越害怕。
这个问题其实编辑也会遇到,有时大清早阳光明媚的,然而你手边的稿子可能在讨论一些相对压抑的话题,好比死亡、谋杀等等。不进入情境中是处理不好稿子的,但是实时的抽身一下,也未尝不可。翻译也好,编辑也罢,如果已经案头工作操作了一两个小时,不妨站起来走动走动,调解一下。翻译可以和自己的编辑聊聊稿子,不用任何压力都一个人来背。
问题三:翻译作品时深感自己词汇量不足
这应该就是我们所遇到的词穷的境界了,好的作品到一定程度,就是在考验中文了。在外语都通达的情况下,中文越是上乘,翻译也就越强。大部分译者都是接触外文的时间多,总免不了顾此失彼,稍稍怠慢了中文,也就在翻译中才觉得词穷了。最好的办法应该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范围地积累中文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自然能精益求精。
问题四:翻译圈的良莠不齐,同行不断秀下限
有不少译者反映,翻译圈一部分也是被同行搞乱的。有些译者水平差,也不好好努力,而是不断地降低报酬,以至于搅乱了市场。水平差是一方面,更令人的难过的是没有专业意识,对这个行业不尊重,以至于让人非常生气。
其实每行每业都有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有些译者觉得翻译费如此少,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有些译者却觉得无论稿费多低,既然接了,就要负责到底。同样地,有些译者比较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搅乱了自己的内心。其实价值观真的是很难改变的东西,环境再复杂,还是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问题五:读者水平的参差不齐,网红作品挑战经典佳作
有位译者曾和我吐槽,有读者在网络平台逐字逐句对比一本书的两个译本。读者更喜欢的风格竟然是网红的版本。然而网红不代表优秀,这让译者也很苦恼。
好的作品都会经过时间的洗涤,网红的心态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学术研究有时不要太和自己过不去,心态要放平。试问大家都说《尤利西斯》好,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呢?对于浮躁的社会现场,大可不用太介怀。
以上就是本期的探讨啦,虽然很多问题可能是个体的,并不是典范。但是小太阳以为,既然已经有译者提出,甚至不止一个人提出,那或多或少都值得探讨一番的!欢迎大家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