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 中国文华影业公司 1948年作品 片长95分钟
该片1948年在上海的放映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轰动,而是在40多年之后,在海外复映时,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甚至海外的电影评论家们,一致将该片列为中国的十大影片之首。作为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作为一部小制作的电影,能够得到世界性的声誉和肯定,它的艺术内涵一定是深刻的,它的摄制水平一定是超前的,它的艺术审美形式也一定是和谐统一的。
由于是好奇,也只是听说而已,耳听为虚,于是我就把该片找来看看,想验证一下上述的评价,眼见为实吗!
该片人物情节其实很简单,并不复杂,全片中也只有五个人物,丈夫戴礼言,妻子周玉纹,好友章志忱,戴的妹妹戴秀和仆人老黄。没有一个完整故事,只有对所谓的敏感问题进行了详细而又细致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以及对家庭,婚姻,伦理,爱欲,冲突,退让,苦恼所造成的问题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戴与周夫妇结婚已八年,病了六年,并与分居也三年了。戴是破落的大户,痛病缠身,整日徘徊在斷墙破瓦的大院里,陷于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中。戴妻是一位年轻漂亮,忧郁寡言,却每日无聊之至,以至于麻木到对这无聊的生活已失去了痛切之感。章是一位医生,是戴的好友,也与周有过一段恋情,章此时路过小城,来戴家做客。戴的妹妹是一位中学生,通过对章的接触,也对他渐渐地萌发了爱意。终于有一天,章一个人离开了这小城,而周又日复一日恹恹地继续走在那破败的城墙上。就这么简单的情节和人物发展的脉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时间空间的转换,导演就是用他那罕见的细腻手法,拍摄出了人物的反应,并透过演员的眼睛,形体,语言,景物的极端细微的变化,巧妙地把我们都带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时空交融的意境中去。
我以为,在这一场三角的情感的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是无辜的,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场深切的痛苦。而且在经历这一场情变之后,相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会再像从前那么的平静,如果他们仍然没有勇气走出传统的囚笼,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深切的痛苦。影片结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责任,欲望似乎都恢复到了原状,什么都没有发生,也没有发生改变,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是都发生了变化和改变的。因为他们都是接受“五四文化运动”之后的新式文化教育出来的人,同时他们的生活又始终置于传统文化的阴影之中。这两种文化的冲突造成了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婚姻问题,也就是两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上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的奇特的问题,也就是他们都生活在这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难怪国外的影评家们对该片的赞誉之词,因为他们也看懂了该影片的所要表述的深刻的文化的内涵。
我又以为,该片是唯美的,是对美的追求为最高艺术准则的,是通过美的造型手段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真情流入是成功的。是真而美,是情而美,是自然而美,他们的美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中国传统诗画的意境,含蓄悠远,韵味无穷。
所以我在想呀,就这么一部老电影,这么一部破电影,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淹没在同时代的电影中。就像是被人遗忘在角落里,堆满着灰尘的一本泛黄的书,没有去理它,没有人去接近它,也没有人去打开它。然而一部经典的作品一旦被打开,那一定是不朽的,一定是历经不衰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当我们再走进这一个荒芜的小城和寂寥的春天,一切的悲喜交加都会在这静默的黑白光影的沙沙中缓缓地呈现。也就像一切完美的艺术品一样,一旦走进去了,也就很难再走出来了。
影片的开头有一段场景很是吸引我,我把它用我的文字记录下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初春,一位端庄秀丽的,面色忧郁的少妇,提着一只菜篮子,神情淡漠地走在一片荒漠破败的城墙废墟上,旷野空阔,寥无人际,静悄悄的。唯有少妇的心声在倾述;我住在一个小城里,每天过着没有变化的生活,早晨买完菜,总喜欢到城墙上走一走,这在我已成了习惯,人在城头上走着,就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眼睛不看什么,心里也不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