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种错误目的或信息中,显示出自暴自弃的孩子们,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令人感到沮丧的,他们通常不会按照向另外三种错误的孩子那样大破坏,当孩子在传达这样一种信息的时候可能几乎看不出来。
上个礼拜陪我儿子去上篮球课的时候,我正在看旁边大一点儿的孩子练球,教练摆好道具,正在教他们学习如何运球。大家都练得不错,轮到一个男孩的时候,他紧紧的皱着眉头,抱着篮球就是不动,无论教练怎么样教都是一样。后来教练放弃了,轻轻的摇着头教其他孩子去了。
随后男孩的妈妈过来着急的说:你怎么不跟着教练学啊!你看你同学现在打得多好!同样都是学,怎么你就学不好呢!
通过男孩妈妈的几句话后男孩的这种表现就不足为奇了。男孩更愿意相信他同学是完美的,而自己“不够好”。他成功的让教练不再理会他,对于男孩来说,显得不完美与无能会让他感觉更安全。当一个人能够让别人相信不能对他期望太多,他们就会让他一个人待着了。
其实感到能力不足并放弃,是一种非常孤独的状态。这样孩子的目的就是想一个人待着,很少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常常会被忽视。
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要肯花时间训练孩子,最小的进步也要鼓励。男孩的篮球打得不如同学好也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他所有擅长的特长与技能。 妈妈可以说一些爸爸或是其他人打篮球的一些失败经历,而不是焦虑和沮丧。每一个牛逼的人肯定都离不开努力与坚持。
其次要信任你的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交孩子自己去做吧!我们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可能没有意识到为孩子做太多事情(通常还是以爱的名义)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也会因此相信自己就是个“没能力”的人。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会认为,只有当别人帮我做事时,我才是被爱着的。
最后要教给孩子“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不会犯错,即便是伟大的物理学一家爱因斯坦也犯过错,并且他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
那就是广义相对论创立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对宇宙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
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决不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一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即符合宇宙学原理,有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
但是,在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一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
然而爱因斯坦仍然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直到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
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同时并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同样也会犯错,并且他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
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曾说过: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是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泰戈尔也说过,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正确的认识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对于一个相信自己没能力的孩子来说,批评只会强化他的这种信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一切唠叨。
父母平常可以多说说自己犯的错误,以及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这样既能创造有趣和学习的氛围,又能改善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说:哎呀!我从来没想过孩子那样做的时候他脑子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决定其中一种错误目的。
将你对错误目的的认知转变成和善、坚定和鼓励的行动也是要花时间的。
最后来回顾一下孩子“自暴自弃”时,家长的感觉: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让你感觉想要放弃他或是不愿再管他,那么这个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是“自暴自弃”。
面对“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去训练孩子,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