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儿子买了一套新加坡的数学基础和练习册,想着先从教材基础学起,在写练习册。结果儿子一看就说我都会了,干嘛还要买这种书。我想着买都买了,总不能浪费的原则,强行让他每天学习几页。连续几天,我观察到他实在是兴趣全无,对数学的兴趣都要磨灭了。
瞬间惊醒,想起前段时间刚看到的一句话:所有的学习,运动最好在舒适区边缘进行,这样人才会进步,才会有正向反馈,如此才有动力继续向前。 我当天马上和儿子说了,既然你都会,那咱们就直接过,你会写就直接把这么写完就这样了,也不需要如此一个一个的去过。
是呀,当我们对这个如此熟悉能懂的时候,何必还去研究呢,一笔带过的复习走完就好了,要在似懂非懂的区域里求知到底,在自我的舒适区边缘去摸索,去深究。所以目前自己看书也是如此,太过深奥,太过枯燥的书就放弃吧,不去为了完成一本书也去让自己死啃。找那些自己一知半解,又感兴趣的书去研究,去分析,摘取自己认同的观念,放入生活中改变自己。
就如现在的自己将跑步拾起,本想着第一次5公里,跑着跑着发现,就目前的自己而言,3公里就是舒适区边缘了,慢慢适应之后,在加到4公里,在去5公里。不能一味的为了所谓的一些目标而强迫不适合的自己。
现在的自己这是越来越能找到些针对自己的方法了,真好,让自己继续保持下去吧。
索菲
20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