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谁,有什么梦想,只要看看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了,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时间是没办法作假的。
这一次我要郑重地推荐一本书—《奇特的一生》(格拉宁著,1974年首次发表)。这部被定义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性小说”,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如何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其实柳比歇夫为世人为知,并不是因为他在自己专业的生物领域的高超造诣,而是因为他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他不仅仅坚持每天写自己的时间清单,还做了时间不同用途的分类详细清单,每天、每周、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他都会汇总统计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自己用在工作上的有效时间是多少。
比如在1963年,统计显示他出现了最高的有效工作时间总和为2006小时30分钟,平均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达到了5小时29分钟,而在一般年份,他的统计显示他有效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是4小时40分钟。他记录的格式如下:某年某月某地某事,花费多少小时多少分钟。没有形容词,没有情感,没有任何波动,就如同时间机器一般忠实记录着自己每时每刻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情都不遗漏,而且一点儿都不马虎。
柳比歇夫把这种简单粗暴的记录方式坚持了56年,大多数人看了只会是敬佩,而不会想着去效仿,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奇特的一生》的作者说,坚持他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
柳比歇夫有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后深深感到浪费时间的可耻,为了不浪费时间,他选择了这种时间统计法作为工具,为自己建立起精确的时间感,就像是在脑子里放置了一个走时准确的机械时钟,使得他能知道所做的每一件事具体流逝了多少时间。
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是天天装着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其实是很容易看到世界的广阔、人类的伟大、宇宙的浩瀚的,你会深深叹服这个世界的神奇,并愿意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而不仅仅是看着你身边的爱呀恨呀这点小恩怨。吃好喝好、找一个人过一辈子的追求,对于有伟大目标的人而言是不够的。只有拥有伟大目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费时间的可耻。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浪费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
你也许注意到了,强如柳比歇夫的巅峰期,每日有效工作时间也才区区五个多小时,平日里也才四个多小时,这跟每天工作八小时,甚至夜夜加班的我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弱鸡。可为什么他就可以达到那么高的成就呢?关键在“有效”二字。按照相关统计研究表明,每日可投入两小时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的人已算是少数,大多数人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其实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时间。不必给自己找什么只是停下来做下其他事情找找灵感的借口,其实如果不信的话,可以从现在就开始记录起来,不过一定要忠于自己,不用56年,先试着记录一周,一个月,统计起来算算平均值,答案也就出来了。
之后你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标准:每天是否能安心上床睡觉不再是有没有熬夜做完事情,而是有没有每天为要做的事情付出超过1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一点做到了,你就会知道,未来的某天,你要的终将就会是你的。
其实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你总是可以浪费一些时间做没有什么目的的事情,只要你开心,没有负罪感,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但要跟傻呵呵不珍惜时间,没有伟大目标的人区分开来,他们在浪费时间上同样不会有负罪感,最多偶尔在一两个夜深人静的夜里懊悔上那么一阵子。也就是说,要先深切明白时间的稀缺,而后才有资格来达到这个所谓最高境界。
当然要从一个浑浑噩噩(或者以为自己勤勤恳恳实际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蜕变成一个时间管理的高手,好像一下子能跟柳比歇夫那样直接在脑袋里装上一个机械时钟,滴答滴答间就把时间统统有效利用起来,成就一番非凡事业,不是靠看一本讲述牛人的书,或者模仿牛人的方法,就能轻易达成的。我的建议是,先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时间感。
一开始事无巨细的记录每一件事很容易就会败下阵来,我甚至都坚持不了两天。经过调整后,我的做法是先只记录对自己有益的事件,如每日的阅读,写作等,而对于睡眠,陪伴家人等则划分为中性事件,暂时不做记录,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事件划为无益事件,在后期加入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开始记录压力不大,而且能清晰看到自己每日投入的有益时间会带来心灵的满足,同时也能带来负罪感,而初期的负罪感不算是什么坏东西,后期扩大无益事件的记录范围则进一步加强负罪感,形成时间领域的良性竞争,毕竟每个人都乐于见到自己的有益时间多于无益时间。
但始终持续进行下来很重要,这就需要自律能力。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标志首先是放弃了自律,越是对时间敏感的人,越具有高强的自律能力。而自律能力又像弹簧一样,越是有意去拉扯,后面反弹得越是厉害。所以一开始的时间记录中断了,没关系,多少已经触动到内心神经就已经不错了,一段时间后再按照之前的方法再来一遍,甚至反反复复放弃又重新开始,放弃又开始,都没有关系,我们要知道的是,时间日志的记录和统计分析,是为了影响你的行动,而不是把记录和统计表格做到很漂亮,完美无瑕—因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最后是安利时间。现代人都喜欢用手机app来作为做任何事情的辅助工具,时间记录这个事当然也有。有一批app精准还原了柳比歇夫的记录方法,做某件事情前,打开app按下开始,结束时按下停止,写上事件名称,就完成了,还不必像柳比歇夫一样,定期要去做大量的统计工作,因为这些都可以在app内自动生成,这类app的代表有Timetrack.io和iHours。但是不幸的是,我们都不是柳比歇夫,于是就经常会出现按了开始忘记按停止,或是干脆忘记按开始的情况,强迫症一犯起来,一下子就放弃了。
所以就有了“时间块”这个app。它把一天的时间以半小时为一个板块分为48份,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将想要记录的事件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上去,完全不需要按开始和停止,还可以利用事件标签快速记录,而且之所以最小单位是半小时(可调整为15分钟)有两个用意,一是时间记录的入门者不需要太过于精确,二是可适当强迫做满半小时有益的事件。
我在利用这款app记录时间时还利用模块的颜色按照交通指示灯的设计理念把有益事件,中性事件,无益事件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代表,这样回顾一天的时间消耗时,一眼就能看出当天是否过得充足了。
福利是“时间块”原价12元,最近冰点促销6元,还不赶快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