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先从一场安静的行为艺术表演讲起,看看我们内心世界的宁静是如何被扰乱,又是如何在一片噪声中恢复,并成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你还能安静地坐住吗?
2010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行为艺术表演。这次表演的主题叫“艺术家临在”,所谓临在就是放空自我,安住当下的意思。时年63岁的玛丽娜梳着过肩的长辫,走进一间空旷的房屋,在一把结实的木椅上坐下,直视她面前的人。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流逝,一天天地过去。这场表演持续了一共79天、750个小时。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房间。每一次,玛丽娜都会先低头俯视,然后重振精神、抬起双眼,用崭新的目光看向每一张新面孔。
有谁能想到,这位艺术家竟然能安安静静、全然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与1545位陌生人进行过宁静对视?在这750个小时里,她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甚至都没有去过厕所!
可能很多听友不服气,不就是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有什么难的啊?谁做不到啊?但那些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进入房间的观众,他们就认为这不是随随便能做到的,至少自己肯定做不到。他们热泪盈眶地看着玛丽娜,认为这是一种极为神圣的体验。玛丽娜宁静的目光如一场春风化雨,让这些浮躁的心灵静了下来,体会到那种宁静之美。
想象一下,如果在表演中玛丽娜走了神,那么会有怎样的结果?坐在她对面的人马上就能意识到她的心不在焉,行为表演也就失去了那种动人力量。如果思想太松弛,那么玛丽娜就有可能打哈欠甚至睡着。如果心思滑到别处,那么玛丽娜会很容易感受到身体的饥饿、疲惫、疼痛以及排泄需求,那就不可能不动弹。如果她开始思考离表演结束还剩多长时间,那么秒针的每一次运动都会让她觉得那是一种煎熬。
和玛丽娜的宁静相比,观众们展示出的是另一种状态。博物馆刚一开门,他们便一拥而入,顾不上看其它展品,就匆匆地来这个“网红项目”排队。他们不耐烦地晃动着身体,在队伍中进进出出,有的乏味地聊天,有的前仰后合地打瞌睡,有的低着头刷手机。在排队的大厅里,策展方精心布置了一系列美丽的艺术品,但除了咔嚓响起的拍照声外,没有人再愿意花时间,驻足欣赏眼前的美。
策展方忍不住问自己:这场行为表演的意义何在?这些观众们,在他们跟玛丽娜共享了那伟大一刻之后,他们是否会有所触动,以后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内心的片刻宁静?还是说出了那扇门,他们立马跌入到分心、焦虑、渴望、不安、偏执这些滚滚红尘中?换句话说,离开表演舞台上的那把椅子后,他们还能坐得住吗?
早在1654年,布莱士·帕斯卡就说过:“人类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他们不能独自在房间里静坐。”
而现在我们身处一个更加热闹的世界。小区里不时传来装修电锯的刺啦声,卡车从附近的大马路上隆隆驶过,邻居的电视机放到了最大音量,楼上的熊孩子蹬蹬地跑来跑去。到处都是噪音,我们再难找到片刻的安宁。
除了耳朵能听到的噪音,我们也被内在噪音扰乱。年轻人毕业就失业,年龄再大点则面临着迫在眉睫的中年危机,办公桌上摆满了文件,微信、QQ的信息提示音不停响起,同时无处不在的热点新闻也轮番轰炸着我们,让我们的日程越来越饱和,时间却越来越碎片化。
我们的内心像长了荆棘的荒原一样躁动不安,想想看,如果拿掉手机、电脑,只是让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呆一个钟头,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