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专注的人生——《深度工作》读书心得

     未来是属于能够约束自己的人。 由于多个平台介绍,在樊登读书会又选取《深度工作》听读了一遍,对自己,对生活反而多了份焦虑和不安,因为越读越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浮浅工作,每天最重要的16小时基本没有被好好利用。细思极恐,自己离“深度智人”还有多大差距。

一、关于理论

(一)定义

1、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2、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二)新经济中取得成功的3类人

高级技术工人、超级明星(行业尖子)、拥有资本的人

(三)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成为赢家(需具备的两种核心能力)

1、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2、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二、深度工作为什么这么难

1、外部环境的影响(即时通讯的兴起)

2、度量黑洞:刷存在感让很多人不停拿起手机、看网络,却不知道在上面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3、最小阻力原则:人的本性通常会选择比较不耗脑的工作,如开会、浮浅零散的工作等,推荐书籍《全神贯注》

4、忙碌代表生产力: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5、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我们不再权衡新科技的利弊,开始自以为是地认定,只要是高科技就是好的。

     三、深度工作的准则

(一)工作要深入      困难来自于欲望

(1)选定自己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禅师一样,彻底断绝

双峰哲学:荣格采用的,一天中将时间分为两块,双峰,如定期闭关(把生活分成两块)

节奏哲学:养成一个习惯,将深度工作转化为常规习惯

新闻记者哲学:随时随地可插入深度状态

链条法:在墙上挂好日历,每天完成一件事情就用红色画个大X,只要保持下去,这条链子就会变得更长。

(2)习惯化

选定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后,要想使深度工作效果最大化,就需要严格内化的习惯。改变最开始可能不舒服,但是过了21天,习惯了就会习惯。

普遍问题:你将在何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选定自己深度工作的场所);工作开始之后你将如何继续工作,因为你的习惯需要规则和程序,确保你的努力具有结构性。(如约定1小时看一次网络、OA,或者一段时间需要产出的文字量,如果没有这样,你就会不断审视自己在深度工作期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意志力是极大的挑战);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保持能量的食物、上好的咖啡、散步等)

(3)要有大手笔

JK罗琳  有很多公司采用这种方式。当你没达到一定修行的时候,真的需要营造好的外部环境

(4)独立和交流要协调起来

如很多大学的下午茶

(5)要用商业化的习惯监督工作

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设定目标,其他一切靠边站,如摄影、儿童绘本、积极心理学等,选择自己最需要的目标,先做到一定程度);

抓住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出现得太晚,来不及改变你的行动,如教授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学生的分数就是滞后性指标,因此要转向深度工作,盯紧引领性目标)

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如在办公室中写下销售指标,可以强化竞争氛围,驱使专注这些指标,此外计分板也可以强化动机)

定期问责

(6)要有自己的安逸时光

一个人一天的深度工作时间一般最多只有4小时深度工作。定期放松有利于提高洞察力,因为人的大脑再休息的时候潜意识还在工作,所以当你慢慢放松时,反倒灵感可能会呈现出来。

注意力复原理论(ART):自主性引导注意力的能力可以得到复原,只要你能停下相应的活动一段时间

每天给自己停工仪式

(二)拥抱无聊,克服分心:4个策略

科学家指出,在网上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心智残疾,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更具体的说,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都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将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

所以要拥抱无聊,无聊的时间有效,因为会让大脑习惯专注。

1、忌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

如果不能拥抱无聊,会产生心智残疾

太需要从外在的东西中找到反馈

网络安息日不对,不应该把大块时间花在网络上,而是应该偶尔分心

建议:预先计划好你使用网络的时间,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的电脑旁放一个笔记本,在笔记本上,记录你下一次使用网络的时间,直到那个时候,无论面对何种诱惑,都不能接触任何与网络相关的东西。

切记,即使工作陷入停滞状态,也不能马上放弃离线状态,因为网络是有成瘾性的。另外,工作之外也可以这样训练。

2、像罗斯福一样工作

设定目标和完成时限,然后全神贯注投入

3、有成果的冥想

可以学下冥想

4、记住一副牌

(三)远离社交媒体

避免任何益处法:在选择一个东西的时候,考虑其抢走的时间和注意力(如使用电子产品)

网络习惯中关键少数原则,网络中能不进行的活动就不进行

戒掉社交媒体:反思一些应用一段时间不用是否能够删掉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把16小时看成“一天中的一天”,因为脑力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如果产生新知,你将获得更大的轻松感。

因为人和人的差别就体现在工作之余的8小时

(四)摒弃浮浅

一天中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浮浅工作预算:可以把浮浅工作交给新员工、实习生

不要无休止的工作:停工仪式

变得不容易联系到:平衡好礼貌和深度工作的关系

四、心得

这本书的知识既让我对目前的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强的焦虑,虽然知道大部分人其实都这样,但自己无疑已经大脑被重新编排了,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上班都总是时间花在哪都不知道的原因。外国人出书会花很大篇幅说出这个理论并解释这个理论的原因、意义,也让我对深度工作为什么这么难有了更深的了解。

始于阅读,终于行动。

深度工作,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所以未来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更多编排:

1、节奏哲学,每天将生活习惯化比较适合目前的选择,关键是制定目前的每天计划

5:30----7:00  阅读、笔记和书评(宿舍)

7:00---8:00  早餐、散步、每天的工作计划

8:00--8:30  看书

2、减少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点开网络的时间

删除手机上无用的应用、无关的公众号、订阅号、群聊

每天设置使用网络的时间段

3、链条法

醒目目标法:关注点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4、尽量把浮浅工作给新同事和学生助理

主题党日活动、办公室管理、钥匙管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