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发动内战后,由于其“全面攻势”并未获得预想的成果,遂改为向陕北、山东发起“重点进攻”。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以进攻陕北为目标,企图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以挽救其军事失败的影响。1946年7月中旬,胡宗南在西安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边区的进攻。
1947年2月上旬,蒋介石将胡宗南召到南京,确定了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设想。28日,他又飞到西安,召集西安军政负责人开会,研究确定进攻延安的具体部署。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旅以上军官参加的作战会议,传达西安会议的决定,确定在洛川组织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西安绥靖公署所属各部的进攻行动。国民党军用来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总兵力共34个旅25万人。其基本部署是:以胡宗南直辖的15个旅由宜川、洛川向北推进,担任主要突击,并以5个旅维持后方兼充战略预备队。以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等部自甘肃、宁夏向东南,以邓宝珊部自榆林向南,担任辅助突击。企图一举攻占延安,摧毁中共中央,或逼迫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彻底解决西北问题,再在华北同人民解放军进行决战。3月13日,胡宗南部组成左、右两个兵团,分别由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和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带领,从宜川、洛川出动,向延安发起进攻;同时还出动10余架美制B-25轰炸机和P-47战斗机,对延安及其附近地区轮番轰炸。胡宗南在洛川坐镇指挥,宣称“三天占领延安”。
1947年3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书记处会议,研究讨论了对付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一是力争好的可能性——守住延安;二是为最坏的可能性做准备——放弃延安。他认为,保卫延安的最好办法是外线配合内线作战。
3月5日 ,军委作战部的《战况汇报》中对国民党军动态作了分析,判定“敌人是决心进攻延安”,“待整编第1、第90集结完毕后,进攻即可开始”。3月7日,作战部呈报了《敌攻延安判断图》及《延安南里程图》,判断胡宗南将以5个整编师由宜川、洛川一线向北进攻。延安保卫战就此拉开了陕北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了统一指挥和提高作战能力,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进驻边区的晋绥军区第1纵队及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旅、警备第3旅等部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张宗逊、王世泰任正副司令员,习仲勋、廖汉生任正副政委,统一指挥陕北的人民解放军。这时,在陕北的人民解放军,只有正规军1个纵队(辖2个旅),还有2个旅,加上3个兼警备区(军分区)的地方旅,全部兵力约3万人,同进攻的国民党军相比,兵力上装备上都居绝对劣势,形势十分严峻。
3月11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后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迁移到子长县王家坪,毛泽东和周恩来留在延安,并迁至军委驻地王家坪,与彭德怀一起指挥作战。3月14日和18日,毛泽东在接见军队部分领导干部时,用过去的战争实例解释说:敌人要来了,我们准备给他打扫房子。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展,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在离开延安前曾说:“蒋介石占领延安,绝不是他们的胜利,而是他们倒霉的开始!”从3月13日起,我军和地方武装节节抗击进犯之敌,经7天7夜激战,我军在延安保卫战中歼敌胡宗南整编第1师、第17师、第27师、第36师、第90各一部,合计5200余人。我军和地方部队伤亡691人,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敌人的重大伤亡。
3月16日,毛泽东发布《关于保卫延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在防御战斗中疲劳与消耗敌人之后,即可集中五个旅以上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彻底粉碎敌人进攻”。同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将陕甘宁解放区所有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下辖6个旅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另以陕甘宁边区警1旅、警3旅、新编第11旅和骑兵第6师共1.6万余人,编为地方部队。命令“上述各兵团及边区一切部队自3月17日起统归彭德怀、习仲勋同志指挥”。
3月18日黄昏,延安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的转移疏散已经完毕,毛泽东、周恩来在彭德怀、习仲勋的一再催促下离开延安。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在完成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后,撤出延安,在延安以北的梁村组成指挥机关。当天,国民党军第167旅第499团第3营第4连率先进入延安城。
20日,新华社向国内外宣布:“完全粉碎敌进攻计划,我主动撤出延安空城。中共中央仍留陕北指挥全国爱国自卫战争。”延安保卫战坚持7天7夜,消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取得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学校、医院安全撤离、群众顺利疏散的重大胜利,是因为有广大解放区人民做坚强的后盾。其中延安市、南泥湾垦区、富县、甘泉县政府在战前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组建了担架队、运输队、游击队、埋雷组、侦察组、送信组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号召,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支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战斗前后组织了5000余人的支前队伍,干部群众扫碱土近万斤,熬硝3000余斤,造石头地雷4700余颗,造刀矛510余把,配合部队修挖防御工事、战壕180多处,缝补军衣2000余件,制作布鞋、暖鞋3700余双,制作担架450余副,护送伤病员9000人次,运输粮食(干粮、炒面等)近千斤,柴火2万余斤,送水400人次,送蔬菜5000余斤...。正如彭德怀所说:“没有陕北群众的支援,没有干部战士的前赴后继,2.5万人怎能打败23万强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