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术》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作者大前研一,我第一次知道他的时候是他提到社会结构的M型理论,如今我们的社会可能正在朝他描述的方向变化。
这份读书笔记,是我按照目录作为线索,一边读,一遍记录,再讨论、综合的过程,持续更新直到读完。
更新按日期分隔,最近更新 6月27日
6月23日
前言:“思考力差距化”的时代——新世界需要新的思考方式才有机会
现在的世界需要新的思考方式,新经济是一个新的大陆,涵盖了四种空间
延续旧世界的“实体经济”空间
现金流、信息里流组成可以自由流通的“无国界经济”
包含互联网在内的各种通信技术产生的“数字经济”
以资金进行百倍、千倍流动的“倍数经济”
新经济时代需要进行思考,如何应对,按部就班会脱节。
比别人多花两倍时间思考的人,就可以拥有十倍于别人的收益,比别人多花三倍时间思考的人,就能比别人多赚百倍的利润。以此类推,比别人多花是被时间思考的人,当然就有可能成为一家市值总额1万亿日元的企业创办者。这已经是现在的新世界的法则了。
刚好读到一篇关于王兴的访谈里,王兴也谈论到关于思考的问题:
我应该做少数重大的决策,而不是快速做大量的决策。
王兴这篇访谈可以说是句句箴言,可见他平时花在思考上的功夫,功夫,不仅仅是时间,也要有深度。
第一章:转换思路——这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
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
可是事实上,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时,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而是单纯的把“一时的想法”称之为解决之策。更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企业就是用这种“一时的想法”解决工作上的,经营上的问题。
“不做不知道”、“我想这么做应该不会有问题”,都不叫做解决之策。
可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被这样的说法打败,当你去拒绝一个需求,阐述你的想法时,站在立场不同部门的同事们,虽然也是抱着要做事的初衷,但是却集体掉入上述的困境。
当你针对这个“不做不知道”的问题提出反驳的时候,对方立马施展“急智”或者“辩才”,给出一个解答,你问的越多,前后矛盾就越多,最后问题并没解决,争论也走上“争一口气”的歧路。
要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其实就是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考路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企业决策逃避——视而不见。
我有时候会思考逃避的原因:
本源的问题虽然是最简单的,能看到因果,但是恐怕真要去解决却是难度最大的。于是很多人没有决心和自信去解决,想要从侧翼去找一个“出奇制胜”的简便法子。因为这世上有很多鸡汤教人用简便法子,或者是诡计,才好像能体现决策者“真正的”智力与才华。
所以,终结这个症结,书里提到了三个自检的原则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
“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错误的
大多数经营者和企业经理人只看到问题的现象,但是看不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我们需要学会找出真正的原因。书中所说的方法,质朴有效,就是深入到一线去进行访谈。
在产品工作中,用户调研是一种切实的方法。不过大家会忽视另外一个点——我们的运营人员、市场人员是怎么面对用户的。这可能是比调研用户更重要的事。
对过程进行验证,那些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能称之为结论。
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不断的重复假设、验证、实验。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自己的一次博士学位考试。问题是“在月球上造一个虚拟的原子炉,如果插入一根和地球上同样构造的镉控制棒,停止运动时温度上升了几度?这种温度是安全吗?”
虽然大前研一给出了正确答案:“上升2.8度,这个数字是安全的”,但是他落榜了。原因是他没有对思考过程进行说明。其他的学生计算错误,但是有缜密的思考过程,比如:“为什么在重力比较小的月球上,做和地球上一样的动作是有危险的?怎样做才安全?”
这些思考正是我们面对实际工作才应该有的思考方式,推导过程,给出公式计算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那是考试题,要执行的事情,必须考虑过程,每一个环节,以真正的要实现为前提去探索所有的可能性,比答案更重要。
6月27日
公司要重视带领者的价值
大前研一入职麦肯锡之后,遇到的第一位同事卡宁厄姆先生是一位思维严密的人,他非常善于通过逻辑思维去质疑大前研一的观点。
“有何证据?”
“你是基于什么分析而这么说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这样的质问锤炼了大前研一的职业素养,他在麦肯锡工作两三年之后,用自己积累的缜密思考的方法论写出了一本《企业参谋》,这本书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思考、记录的笔记汇编而成。不可否认他本人的优秀,当然也源于公司给予了他资源和环境,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我当时并不了解公司其他人的做法,所以才下意识认为这应该就是麦肯锡的做法,后来才知道,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
卡宁厄姆的怪癖对我来说确实幸运。卡宁厄姆所说的事,我不但很快就能了解,而且要用在经营上也非常顺畅。虽然我是以新手和外行的身份进入麦肯锡的,做起事来却充满了自信,因为我发现作经营分析其实和进行科学研究没什么两样。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员工——无论他才华高低,他的直属领导的素养和能力,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代言人。那些优秀的代言人,能比企业文化更高更透彻去影响下属的人,是一个公司宝贵的财富。
管理者对于下属的影响,不仅仅是安排、指导工作,考核与奖惩,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做事最细枝末节的习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同化的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一模一样,机械或者军事化的遵守准则。我们依然要倡导多元化、多样性,这是企业新鲜血液和活力的来源。
管理者影响员工的目标是,在企业价值观和共同利益上有相同,默契的方法论。
大前研一强调积累事实才能导出结论,强调锻炼解决问题的思考力以及思维训练法,这些东西也是管理者最优先应该交给下属的技巧,也是用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潜移默化的最佳载体。
7月20日
第二章:逻辑打动人心
让别人采纳的逻辑构成法
并不是靠花言巧语讲对手生吞活剥的计量,而是有逻辑思维作保证的思路